国内外培养方案综述
作者: 刘宁、周晋锋、鄢凤霞
重庆大学
前言: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按专业对本科生培养做出整体设计和规划安排的教育文件纵观国内外的优秀本科生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和分层培养方案是指针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人才而制定的高要求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主要分为课程设置和课外培养,课外培养包括第二课堂、导师引导、实践活动等各方面。
主题:
1.课程设置
文献【1】从宏观上提出现阶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 公共课程所占比例过大 2. 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3. 理论性课程偏多,专业实践性、实用性课程偏少。
4. 个别专业开设的专业特色及方向选修课程与本专业关联不大。
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度。
文献【2】重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到规定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和设置创新学分、技能学分,有利于学生素质拓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我们一直所提倡但没有做好的创新与素质培养设置成学分制,规范而有效。
文献【3】认为要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增大选修课比例。
要对选修课程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课程模块,防止知识的零碎与割裂。
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
文献【4】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对第二课堂的开展仅仅流于形式,认为教务老师与专家应当做出更多实质性的成果,规定最低学分要求,并有适当严格的考核制度。
文献【5】总结南京大学推出“三三制”本科培养方案,其在课程设置上与研究生课程贯通;对于希望能跨专业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校将提供相关专业的课程供其选择;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学校将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他们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各方面准备。
文献【6】通过与我国高校的比较,总结了麻省理工学院在通识教育的特点—MIT的教育理念,并对我国的教育提出建议:重视人文科学的教育;注重公共选修课的数量与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选课。
文献【7】介绍了清华的文理渗透、综合交叉;北大的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复旦大学的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文献提出了课程比例合理化,加大选修课和实践课比重。
文献【8】提出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机会,实行模块教学模式,设计比较多的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学生的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提高教学效率; 提出开设/研究性课程、讨论性课程等,把教学和研究、讲授和讨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分层的一些思想和一些措施。
2. 其他方面
文献【19】提出有关个性化的措施: 学生可以选专业、修读辅修双学位、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修课程、在外校学习。
在核心课程和系要求课程中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在各类实践创新教育项目中, 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参与机会。
麻省理工学院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选择自由,其教学资源也十分充足。
但是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的大学,无法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资源和环境。
文献【8】提出分层的总体思想是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测量、分析、个别谈话沟通对
学生的需求差异、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了解后,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分层教育目标体系和实施方案。
这个想法虽然是很好的但是在国内却很难实现。
文献【9】讲述美国荣誉学院的导师制,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导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选修课等,充分利用师资,大力发展个性化。
文献【10】提出个性化教育的方案体系的本质就是给予学生对专业(方向)、课程进度、教师等多方面的选择权。
要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个性,获得正确的个性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取向,培养积极健康的个性,以此完善其人格,取得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个性结构和特征。
提出了个性化的本质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文献【11】讲述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培养方案的启示:一方面其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多元化,另一方面其选择自由度大;它们的一大特色是其经常开展一些课外讨论和学术讲座,与国内不同的是学生广泛的参与,导师进行长期的辅导。
文献【12】基础课采取同课程不同学分制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志向来实现了学生自由“选教师、选方向、选教材”。
并提出要实现个性化须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支撑平台;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教学条件建设进行。
文献【13】认为中国大学落后于外国大学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不应当再坚持完全计划式的本科教育了。
此文道出了体制问题这一根本原因,但却并没有直接给出改革体制的方案。
但提出了从招生、培养到学位授予各环节,从专业设置到机构实施,从学生管理到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方面慢慢改革。
文献【14】揭示母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综合性素质欠缺的主要表现:人文精神缺失、创新不够等,并指出主要原因是大学课程设置的体制问题,并从课程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些建议。
但没有提出实际易操作的措施。
文献【15】提出按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等将学生分为四大类,分不同侧重点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大部分学生个性发展。
文献【16】提倡建立开放实验室,建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设置第二课堂素质学分,并介绍了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的内容,列出了一些本科教育体系机制。
文献【17】提到要对教师时间、精力等方面的考核的问题。
阐述浙江理工大学对大三学生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导师制,即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培养方案。
并提出了其通过实践总结的六大问题及一些解决措施。
文献【18】对国内、国外各类导师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指出国内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对导师引导作用认识的狭隘;实施流于形式;对导师角色的错误定位和认识。
本文的特点是在对导师制的实施体系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后得出的相关结论,很有借鉴之处。
文献【20】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高水平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得到较好的执行,并且强调了执行培养方案过程的监督管理与指导重要性。
教学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每一项工作。
小结:
上述文献基本涉及到了本科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提到整个教育制度过于刻板的问题,有提出导师制、第二课堂学分制、课程合理设置等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制度。
但是现在我国高校实行一些培养方案时,遇到诸多问题,文献中经过相关调查和实践总结的文章极少。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我校在这些方案上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挖掘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参考他校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孙荔钦,许倩倩;如何制定和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 09
【2】王云,聂会平,齐恒,魏饴;地方型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1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1
【3】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国高等教育2012-07
【4】厉志红、刘卫萍、王培光;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路径研究2012-03 【5】陈瑞昌通讯员罗静;南京大学推出“三三制”本科培养方案2009 -6
【6】张喜梅,张雪菲.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对理工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5,(2).
【7】沈元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以学生为本2011-4
【8】薛有才;关于构建高校内部分层教育体系的思考运城学院学报06-04
【9】扶慧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07期G642.0
【10】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 【11】龙大为,何兰英.;个性化、多元化教育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哈佛、耶鲁的本科课程制度及其启示[J].思想战线,2006,(2):
【12】顾玉林.;创新型和个性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13】何兰英,龙大为;中美研究型大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差异及其启示[J].思想战线, 2004, (4).
【14】刘旭,李南;多学科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
【15】蒋志明,沈文君;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化工高等教育!""# 年第3期
【16】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1 年第2 期
【17】夏敏郑旭明;本科优秀生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理工高教研究2005-6
【18】张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培养模式及实施体系研究2008-12
【19】高秋香;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述评2007-10
【20】王云,聂会平,齐恒,魏饴;地方型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1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