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教学水平综述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和效果。
为了提高我系教师教学水平,系部制定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送老师到各大高校进行进修、培训。
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进修培训过的教师人数达18名。
鼓励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全系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100%,培养博士4名。
对于青年教师除了以老带新,还督促新教师积极参加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学生评教情况。
学生对我系教师总体评价优秀,2008-2009学年教师评价平均分93.3分,2009-2010学年教师评价平均分94.0,2010-2011学年教师评价平均分94.8,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总体评价优秀,评价结果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三、督导和同行评教情况。
督导组每学期都重点针对新进教师进行听课评教,对我系教师教学水平给于表扬,无责任事故或重大问题。
每学期都有同行评教,平对新开课教师进行听课评教。
2008-2009学年同行评教最低分91,最高分98,平均分95。
2009-2010学年同行评教最低分91,最高分97,平均分95。
2010-2011学年同行评教最低分94,最高分98,平均分96。
总体评价良好。
四、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随着我院2002年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先后建立了三个本科专业。
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纯粹的理论性教学不仅使学生厌烦而且让教师迷茫。
科研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我系的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水平。
“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系约1/4的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大部分教师每年至少发表一篇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理论或应用性文章,每位任课教师做好本门课的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近三学年度我系教师累计发表
论文116篇,Ei收录39篇,主持或参加省级科研项目16项,主编教材3部,获得地厅级以上各类奖励11项。
当教师的学科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更多地取决于专业能力,因此,科研促进了我系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通过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科研实践,拓宽知识面,能加速本科生科研素质成长和知识水平提高。
我系高年级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或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中被引导切入教师的科研项目,让高年级大学生有计划地参与工程实践、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情况。
2008年度我系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共计13项,2009年度我系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共计16项,2010年度我系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共计2项,2011年度我系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共计4项。
2008-2011年我系共有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校级精品课程。
六、师生从事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比赛及创作演出活动获奖情况。
近三年来,我系本科生积极参加各项校级、省级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中,2008-2009学年参加校级项目并获奖共56人次,2009-2010学年参加校级项目并获奖共140人次,2009-2010学年参加校级项目并获奖共183人次,2008-2011年参加省部级次赛项目并获奖共计21人次,优胜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5个。
2010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个。
2011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个。
近三年来我系教师参加各项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共14项。
七、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我系教授和副教授2008-2009学年为本科生授课共计65门,2009-2010学年为本科生授课共计87门,2010-2011学年为本科生授课共计94门。
授课情况良好。
不足之处:督导听课的相关资料没有,教师参与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比赛和创作演出活动资料很少。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二○一二年一月十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