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试分析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周边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包括与邻国的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我国是陆海大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有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1.8万千米的海岸线,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的三位,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邻国有8个,海陆邻国众多,周边安全环境复杂。
同时,我国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因素大,和平的周边环境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一个相对和平稳定安全环境已经出现。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善,与一些曾经关系紧张的国家也逐步建立起了相互谅解和信任的正常关系,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纠纷等,有可能对我国周边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世界大国与我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我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同时,我国周边“热点”逐渐降温。
第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深远,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情况突变的可能,边境和海洋权益尚存争端,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
构建周边安全体制,营造睦邻友好环境,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我国构筑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稳定周边,改善安全环境,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机制,独立自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应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国防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保障,要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同时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胡锦涛指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问题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胡锦涛指出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要摆正军队现代化建设地位、确定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校正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向、选择军队现代化建设模式、建立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机制。
要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国防强大,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也不意味着等经济搞上去了再抓国防。
一个巩固的国防始终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国防实力。
要随着经济发展及时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国防投入,确保军队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使命。
实践中应当注意:1)树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观念2)完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高层次的领导管理机构,使协调体制上形成权威性;把国防战略布局的完善与国家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要建设一直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3)健全法规和政策,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入法制的轨道:实行三军通用的技术标准、实行军民通用的技术标准3、对于我国国防建设的思考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集体的不懈努力,我国国防建设正在逐步与经济建设取得同步,不断提高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加强军事训练,提高部队应对危机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军事创新,正处于又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
当前我国国防形势是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上世纪经历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四次局部战争;当今面临着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战争的危机、世界面临着军备竞赛的升级危机、核危机等五大危机,局部战争仍是我国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同时我国面临着能源、生物、金融等多元化安全威胁;特殊的地缘环境又让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大国战略角逐的影响。
(1)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
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
科技强军是推进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把科技强军贯穿到教育训练、作战指挥、后勤装备建设等方方面面,全面提高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
要以高技术为支撑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军信息作战能力。
同时,以信息化为牵引提高机械化建设水平,缩短机械化建设进程。
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建设步伐。
(3)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人才是制胜之本,也是兴军之本。
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
要优先发展院校教育,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解决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用好人才的问题。
4、论述现代国防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理念和实践活动,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
首先,国家利益和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国家安全利益的内涵不断扩展。
现代国防的职能正在由维护地缘明确的“硬边界”,扩展到争取有利于己的“软环境”。
此外,现代国防强调,国家安全必须依靠整体性防务,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不断强大、科技不断发展、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断巩固、以及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其次,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的整体实力,指的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外交和自然等综合力量的集合。
强大的国防实力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力量的综合,更加突出复合力量建设。
再次,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由于对国家利益的威胁来自多方面,因此单纯的军事行为不能满足安全防卫需要。
现代国防斗争,不仅可以使用军事手段在战场上进行武力对抗,也可通过政治对话、外交谈判、经济封锁、心里施压等非战争手段进行。
第四,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现代国防更重视质量建设,从宏观规划上调整军队,同时整个国家要确保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加强军事力量,做到综合国力协调发展,结构合理。
第五,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必然涉及各个领域,因而与整个社会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要依靠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来建设国防。
5、浅谈对大学生军训的认识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军事训练不仅是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的一种,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可以为国家储备大量高素质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培养“四有”新人,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早就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自觉服从学校的军事训练安排,认真履行应承担的兵役义务,完成军事训练科目,达到训练目标。
大学生军事训练主要是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理论教育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和世界军事等课程。
它不但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我国的国防史、军事思想发展史和我国的军事武备,还充分介绍了世界军事发展形势,使学生们知己知彼,对全球局势有一个全面把握,更真切的感受我国国防建设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是国防教育重要原则之一。
在大学生军事训练中,军事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教育同等重要。
虽然短短的两三个星期的军事技能训练不能对一个人的体质体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但通过进行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单兵战术、军事地形学和行军、宿营、野外生存等课目的训练,不但可以丰富知识,增强体魄,而且可以培养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扎实奋斗的拼搏精神。
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既是最实际的国防教育,又是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基本形式,对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6、结合《反分裂国家法》论述台湾问题当前对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大的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猖狂的分裂冒险活动。
李登辉、陈水扁和民进党先后推行“台独”路线,公然否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再加上美日联合干涉台湾问题,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大势所趋。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使我们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法止独、以武逼和;可以使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不动摇。
同时,反对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以及中国内部事务不受外国干涉等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适用于一切反分裂斗争,具有普遍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反分裂,必须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
《反分裂国家法》为我们提供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有力的法律武器。
但这个武器威力的大小,取决于国力的强弱。
如果国力不强,内部不团结稳定,仍然会给分裂主义分子和外部敌人提供可乘之机,法律的武器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决不能放松努力,要不断增强国力,包括经济、科技和国防的实力。
必须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反分裂国家法》将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分裂、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