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研究作者:李相如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06字体:【大】【中】【小】1基本现状1.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分析1.1.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规模与分析截止2004年10月,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计11477所,其中国家级200所,占1.74%;省(自治区、直辖市)级4133所,占36.01%;地市级7144所,占62.25%。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整体结构良好,国家级、省(区、市)级、地市级传统校中,虽然国家级比重显小,但每三年表彰100所,可以高质量地保证国家级体育传统校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1.1.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与分析本调研结果中发现,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中,田径项目所占的比重最大(46.44%),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的比重较大。
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是基础性的运动项目,田径传统项目学校除了为田径培养后备人才,还为其他项目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
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和游泳等项目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中小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合理和符合我国国情的。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的配置,自由发展的成分较多,整体布局的要素较为单薄,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初期发展中,这种发展的模式是可以的,但发展到今天,需要有科学的项目布局思想,各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整体观和大局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
1.1.31988年以来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奥运增光计划”的贡献1988年以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世界体育大赛的成绩举世瞩目,尤其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成绩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据统计,在1988~2004年间5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共获奥运会冠军97个、前三名155个。
其中接受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启蒙训练的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得冠军57个、前三名77个,分别占全部奥运冠军和前三名的58.76%和49.68%;1990~2002年4届亚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共获亚运会冠军587 个、前三名612个。
其中接受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启蒙训练的运动员,在亚运会获得冠军349个、前三名380个,分别占全部奥运冠军和前三名的59.46% 和62.09%。
我国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摇篮,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
1.1.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各级重点学校中地位与分析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地市级重点学校以上的占58.69%,41.31%的非重点学校中约有80%以上是县级重点学校。
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当地也是较高的,这些学校既是体育工作和体育成绩方面的典范,也是教育质量和教学整体水平方面的佼佼者,是“素质教育”的典范学校。
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占47.42%,初中校(含中小学一体校)占22.26%,完全中学占17.18%,高中校(含中等专科学校)占13.15%。
笔者认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类型结构基本是合理的。
1.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基本现状与分析1.2.1学校满足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情况分析在被调查的4347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共计有在校学生人数8150187人,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共计有3904162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
其中有61%的学校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约有36%的学校基本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3%学校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2.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基本情况本研究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校内业余运动训练的情况良好。
我国11477所体育传统校中,约有27545支运动训练队,常年参加传统项目受训的运动员人数达到约2252350名。
这一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开展校内业余运动训练方面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运动训练队的数目,还是受训的学生人数都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十分厚重的坚实基础,是实现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
在业余训练的周次数和每次训练的时间上看,运动训练队平均每周训练5.53次、每次训练1.6小时,较好地保证了学校业余运动训练的连续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开展校内传统性业余运动训练之外,还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要求以及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现实情况,组建了大量的非传统项目运动训练队,参加非传统项目运动队受训的学生达到较高人数。
目前传统校中,约有35580 支非传统项目运动训练队,常年参加非传统项目受训的运动员人数达到约3112540 名。
1.2.3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已经开始拥有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体育传统项目的教练员队伍。
我国11477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有传统项目的教练员约45678名。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支队伍是以本校的教练员为主,约占85.35%,这是我国体育传统校训练的主要力量。
本研究表明,外聘运动训练教练员的比重已达到14.65%。
据调研我们注意到,许多体育传统校外聘的运动训练教练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训练知识和丰富的运动训练经历,在专项训练方面经验丰富、成绩显著。
1.2.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每年举办和参加各级运动会的基本情况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年举办和参加各级运动会情况不容乐观。
体育传统校每年可以定期地组织和举办一次本校的运动会,大约每两年由地市组织和举办一次本地区的运动会。
这个结果显示的比赛的数量显然是不够的。
从当前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看,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赛练结合、以赛带练是当今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经验。
1.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基本现状与分析从整体来看,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各项活动的需求,大部分学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统校未来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应该向训练房场地、体育馆和游泳池配建方面转移。
我国传统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较低,全部开放和部分开放仅为49.81%,不足一半,其中室内场地设施的开放率仅为41.63%。
1.4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经费的基本现状与分析我国体育传统校学校体育经费的主体来源是学校自身,占86.82%。
各级政府和体育、教育部门的对传统校的专项经费比重仅为13.18%,我国传统校目前的主要困境之一是专项支持经费问题,该问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1.5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的基本现状与分析按11477所学校进行推论,我国体育传统校共有体育教师约70000名,从事体育训练教师人数约51650名。
每所体育传统校平均体育教师人数6.1名,从事体育训练教师人数4.5名。
我国体育传统校的师资队伍在未来一段时间尚需在数量发展和质量提高两方面进行提高。
我国体育传统校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学历上,约占88.89%;我国体育传统校教师职称结构的统计情况,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4.80%,初级职称为35.20%。
1.6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输送情况的现状与分析我国传统校基础训练的总体格局是良好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清楚的。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传统校现有国家二级和三级运动员55488名,占97.32%。
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比例有升高趋势,分别为0.5%和2.18%,高水平运动员的比例达到2.58%。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传统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可靠和坚实的。
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经验与问题2.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经验通过调研和实地访问,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主要经验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构建体育、教育大观念,目标一致,共同推动体育传统校有序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第三,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了传统校的“品牌效益”和骨干示范作用。
第四,规范传统校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五,重新定位传统校的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传统校的龙头作用。
第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形成了传统校发展的多元模式。
2.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整体来看,在制约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6个主要因素中,其问题的突出性依次为:训练的经费缺乏、交流渠道不畅通参加活动较少、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渠道不畅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比较相对滞后、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或落实不好、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低。
2.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主要运行模式我国传统校一种模式的局面已经打破,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的运行模式的局面开始形成。
从调查的结果看,我国目前体育传统校项目学校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下列6种模式,即:传统校独立运行模式、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与体育俱乐部联办的模式、与体校专业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与高水平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与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联办的模式。
另有一些其他模式或与多种形式联合的模式。
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行机制的分析与讨论从目前传统校发展的情况看,影响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输送机制、竞赛机制、资金的筹措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3.1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机制上,我国体育传统校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突出传统性项目,人才培养凸现传统项目的特征;第二,以传统项目为基础,培养多种体育人才。
这种模式主要是田径传统项目学校。
我国目前田径传统校的比重很大,这些学校不仅为国家、省、地市和行业体协培养了大批田径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同时也为其他体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田径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
3.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机制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渠道和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一,保持原有输送渠道畅通和运行机制。
第二,着手开辟新的输送渠道,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相当数量的传统校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大、中、小学的一条龙的培训体系,形成运动员输送的网络。
第三,探索社会化道路,主动与体育俱乐部和行业体协合作,向体育俱乐部或行业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3.3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机制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机制尚未真正的形成,竞赛杠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交流的对象仅限于本地区(市)或本省(区、市),未能打破我国行政区域的界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省内进行一些比赛和交流活动相对较多,参加一些大型的跨省(区、市)的赛事交流活动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