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步板预制施工方案一、编制目的和依据1 编制目的明确人行道步板预制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人行道步板预制施工方案。
2 编制依据《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本标段桥梁施工图纸。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津保铁路工程桥梁人行道步板预制.二、工程概况本工点共有3座桥,分别为永定新河特大桥;跨杨北公路特大桥;金钟河大桥;桥台均为T型桥台,梁板均为T型梁。
预制混凝土人行道步板位于角钢支架上桥台吊篮、桥墩吊篮、梁片及避车台人行道布板尺寸详见“步板数量统计表”。
预制混凝土人行道步板位于角钢支架上。
三、工期安排及劳动力组织等1、工期安排人行道步板预制预计于2015 月日开始,平均每天施工块,于2015年月日结束。
2、劳动力等安排人行道步板施工预计投入钢筋工5,普工5,电焊工4,混凝土工6,装吊工4,共计24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8t汽车吊机2,运输汽车2,砼搅拌机2,磅秤2,电焊机4。
四、工艺流程人行道步板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硬化场地)→模板施工→钢筋安装→砼浇筑→拆模养护→起吊人行道步板并运至存放场地。
五、人行道步板的制作1、模板人行道步板的预制模板采用塑料定型模,模板表面应平整、干净、涂刷脱模剂,场地应平整,以防在施工中模板底部变形。
2、钢筋人行道步板钢筋型号为HRB400φ12,每块人行道步板的钢筋重量为3.59~31.4Kg,其具体布置及尺寸详见施工图,钢筋的进场、加工、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场a、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露天堆放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b、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在使用前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
(2)、加工a、钢筋在使用前应调直和清除污锈,并符合以下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b、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凡施焊的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的规定。
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采取措施防止腐蚀、受潮变质。
c、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
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双面焊缝不小于5d,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弯起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d、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指35d长度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面积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
受力钢筋顺长度加工后的全长允许偏差±10 mm。
f、预制避车台F型板时需注意预埋角钢。
(3)、安装钢筋加工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后,即可安装使用。
钢筋安装应顺直,无扭曲现象,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设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与主筋间焊接固定,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受力钢筋净保护层为20mm。
施工图中未标明钢筋间距的由作业队确定,并报现场技术人员通过。
钢筋的位置需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且钢筋需均匀布置。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3、模板模板采用塑料定型模板。
模板在使用前,应先检查其平整度、尺寸、有无变形等,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清理模板表面的杂物,然后刷脱模剂,以利于拆模。
4、砼浇筑预制人行道步板砼标号为C30,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30%,最大碱含量为1.8Kg/m3,使用非碱活性集料。
原材料进场应进行抽检,确保质量。
砼浇筑前,对模板、钢筋等再次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及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签认后方可浇筑砼。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混凝土采用自拌砼,由0.35m3自落式搅拌机制成,拌和时间为3min。
每次拌和时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计量准确,保证拌和时间。
混凝土入模后应及时振捣,振捣采用手持平板振动器。
振动器的振点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
振动器不得碰触模板、钢筋,混凝土应随浇筑随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
振捣应达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后才徐徐提出振动器。
砼浇筑完毕,及时洒水覆盖养护以防止出现收缩裂纹。
5、养护及拆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顶面进行拉毛处理,待混凝土终凝后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预制板浇筑过程中,制取足够数量的试块,以检验混凝土的质量。
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一般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拆模。
拆除后应检查外观、尺寸等,并清理污垢,以便下次倒用。
气温较低时,对混凝土的拌和、浇筑、养护应采取保温措施,具体措施见《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B 10203—2002)。
预制板的质量检验标准六、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技术管理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工区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
(2)、在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各道工序在工班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有关表格和资料送专职质检人员确认,并报送监理工程师最后验收确认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上一道工序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a、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有无碰、错、漏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b、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图纸会审后,由项目部的总工程师、技术主管、单项工程技术负责人逐级进行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
c、设立工地试验室,配备符合任职资格的试验人员和经过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确保填料、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符合技术标准。
(4)、抓好技术资料管理,施工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认真填写工程日志,施工检查证,施工记录等,各种原始资料要搜集齐全。
(5)、实行工程质量承包责任制(6)、严格制度,狠抓落实,强化监督检查。
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八项制度。
即:工程测量双检复检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质量责任挂牌制度;质量评定奖罚制度;质量定期检查制度;质量报告制度;验工质量签证制度;重点工序的把关制度。
(7)、主动做好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工作在业主的领导下,与设计、监理单位真诚合作,接受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共同把好质量关。
在施工全过程中,教育所有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查人员。
(8)、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三检制,做好质量控制,体系审核和信息反馈,确保工程质量稳步达到目标。
(9)、混凝土要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施工中严格管理,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使结构内实外光。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几何尺寸,并注重外形美观,线条流畅,棱角分明。
(10)雨季施工措施a、掌握天气预报的气候趋势及动态,与当地气象部门签订服务合同,以利安排施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b、加强施工前道路的养护,保证道路通畅。
c、混凝土工程刚浇筑完成时要覆盖好,必要时采取搭棚防雨,不能让雨水冲刷。
d、要发扬突击精神和连续作战精神,抓紧晴好天气施工。
e、备好防雨物品和施工人员的防雨用品及防护设备。
2、安全保证措施(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充分发挥各级专职质检人员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3)、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
(4)、安全教育要经常化、制度化,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新职工及合同工必须进行经理部、工区和班组三级教育和定期培训;通过安全竞赛、现场安全标语、图片等宣传形式,增强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5)、严格安全监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各级安全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检查,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经常检查,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按施工组织设计和工艺流程科学组织施工,严格工序衔接,严格操作规程,严禁各种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发生。
(7)、施工现场,必须遵章守纪。
(8)、施工现场按规定悬挂“七牌二图”与安全标语牌。
(9)、加强安全防护,设置安全防护标志,施工作业处设置安全栏杆、安全网,个人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脚手板要搭设牢固。
(10)、搞好现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保障人身、机械和器材的安全。
(11)、认真做好防洪、防火工作,驻地和库房要远离洪泛区,重点设备,重点防护,严禁各类事故的发生。
七、安全生产措施及其他1、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2、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水上作业穿好救生衣,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3、施工现场的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钢筋弯曲机、钢筋剪断机等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
4、严格交接班制度,各班应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做好施工记录,确保技术资料完整有效。
5、施工现场应设置足够的安全警示牌,禁止外来人员和与施工无关的人员进入施工场地。
6、施工现场规范整齐,材料堆放有序,做到文明施工。
7、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专兼职的安全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照明。
9、其他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