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过程质量控制培训)
★外部信息来源于顾客抱怨,并将层层分解到各个 内部质量指标控制,同时在公司内部采取快速围 堵措施。
过程质量信息流程图
进货检验
工序
过程 控制
缺陷
• PPM •控制计划 •检查规程
• 工位过 程控制
• 停线
•OIS / WES
•Blue Q
• 工位过程 控制 •工艺验证
•CPK/SPC
过程交 付检查 (Buyoff)
★常波动:是由特殊(异常)原因造成的 。如原材料不合格,设备出现故障, 工夹具不良,操作者不熟练等。异常 波动造成的波动较大,容易发现,应 该由操作人员发现并纠正。
控制图、 CP/CPK
自检、抽 检、巡检
3 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着时间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复 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处于 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间称“受控 ”,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統的偶然原因。只有变 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可以预测 。
★特殊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 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除 非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查找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否則 它们将继续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如果 系统內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
出将不稳定。
首检
定义:按照设计图样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 试制和批量生产的第一件半成品和成品进行 全面的检查、考核,以确定生产过程是佛生 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输入:控制计划
资源:各工位配置通用、专用量检具
输出:首检、抽检、巡检记录、控制图、cp/cpk
工序持续改进
输入:控制图
资源:公司内各部门所有资源
输出:过程波动受控
现 场
工位不合格零部件管理
控
制
工位通用、专用检具管理
过程质量控制培训
波动的概念:
波动的概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件东西是完 全一样的。生产实践证明,无论用多么精密的设备 和工具,多么高超的操作技术,甚至由同一操作工 ,在同一设备上,用相同的工具,生产相同材料的 同种产品,其加工后的质量特性(如:重量、尺寸 等)总是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波动,公差制度实 际上就是对这个事实的客观承认。消除波动不是SPC 的目的,但通过SPC可以对波动进行预测和控制。
• 检查点 • 控制点
出厂检查 (FAI)
成品质 量评价 (ES)
外部质量指标
• 检查点 • 控制点
• 质量评价 • 控制点
• 顾客三包 •进货检查 ……
顾客满意
内部质量指标信息收集和传递
工位过程控制
一般工序质量控制
输入:控制计划
资源:各工位配置通用、专用量检具
波
输出:首检、抽检、巡检记录
动
控 制
不合格零部件管理---分类处理
对于不合格品可以有以下处理方法: 1)报废,对于不能使用如影响人身财产安全或经济上产生严重损失的不合 格品,应予报废处理。
2)返工,返工是一个程序,它可以完全消除不合格,并使质量特性完全符 合要求,通常返工决定是相当简单的,班长、工艺人员就可以决定,而不 必提交不合格评审。
范围: 1.生产定型和工艺定型前试制出的第一件产
品。 2.生产条件有重大更改后,对产品质量的符
合性产生影响的第一件产品。如:设备、工艺 方法的改变。
3.停产一段时间后恢复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4.非连续批次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5.转厂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处理: 不合格--按不合格品处理,将存在的问题提交 给有关部门,查清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纠正措 施,重新制造并进行首件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合格---继续加工,正常生产。
3)返修,返修与返工的区别在于返修不能完全消除不合格品,而只能减轻 不合格品的程度,使不合格品尚能达到基本满足使用要求而被接收的目的。
4)让步,就是不加返工和返修。直接交给用户。这种情况必须有严格的申 请和审批制度,特别是要把情况告诉用户,得到用户的认可。
不合格零部件管理---不合格品的标识和摆放
确认生产系 统初始状态
★现场不合格零部件管理 目的: 防止漏检和错检
防止重复发生
防止乱用和错用
现场不合格零部件管理--- “三不放过”的原则
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则应: 1)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因为不查清原因,就无法进行预防和纠 正,不能防止再现或重复发生。
2)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惩罚,而主要是为了预防, 提醒责任者提高全面素质,改善工作方法和态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3)不落实改进的措施不放过。不管是查清不合格的原因,还是查清责任 者,其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改进的措施。
过程质量控制培训
1、波动的原因:
材料
机器
人
环境
测量
方法
波动原因
过程质量控制培训
预防或容忍?
人 机 法 环 测量 好
原料过程测量结果不好★正常波动:是由普通(偶然)原因造成的 。如操作方法的微小变动,机床的微小 振动,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 动,材质上的微量差异等。正常波动引 起工序质量微小变化,难以查明或难以 消除。它不能被操作工人控制,只能由 技术、管理人员控制在公差范围内。
1)不合格品的标记 凡经检验为不合格品的产品、半成品或零部件,应当根据不合格品的类 别,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或做出特殊的标志。例如,我公司使用不同颜 色的标识卡以及标识卡内容对不合格品的类型进行识别。
质量控制第三 讲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的波动控制在规定的 范围内,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
(生产过程总是波动的,不波动的过程是不存在的,公差就 是对这种波动的无奈承认。)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质量以产品为载体。 2.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是动态的。 3.固有特性是通过设计形成的。 ★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控制
输入
过程
输出
资源
★过程质量控制的定义: 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并将应用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过程方法”作为质量管 理的八项原则之一。
过程方法:组织内诸过程组成系统的应用,以及这些过程 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
★过程质量控制的输入分为外部质量信息和内部质量信息。
★内部质量信息是各工序的工艺、质量要求的检验信 息,通过这些信息对过程不同波动进行内部抑制措 施、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