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江并流ppt
• 三江并流区域中激动人心的生态过程是地质、气候和地形影响的共
同结果。首先,该区域的位置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区之内,结果形 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基层,从火成岩到各种沉积岩(包括石灰石、 砂岩和砾岩)等不一而同。卓越的地貌范围:从峡谷到喀斯特地貌 再到冰峰,这种大范围的地貌和该区域正好处于地壳构造板块的碰 撞点有关。另外一个事实就是该区域是更新世时期的残遗种保护区 并位于生物地理的会聚区(即:具有温和的气候和热带要素),为 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除了地形多样性之 外(具有6000米几乎垂直的陡坡降),季风气候影响着该区域绝 大部份,从而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生态促进因素,允许各类古北区 的温带生物群落良好发展。
自然资源
“三江并流”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丰富多样的地质 遗迹、地貌景观和地质现象,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所经历的极其复杂的 地壳演变历史及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 “三江并流”地区内出露的晚古生代(距今4亿年前)以来比较完整的古 生物地层记录,反映了这里曾经是广阔的特提斯古海洋的组成部分; 反映出这里曾经是类似于现今大洋中脊附近洋壳的环境;类型多样、 成分复杂的岩浆类岩石(包括火山岩类、浅成岩类、深成岩类)记录 了这里各时期岩浆活动的规模和特点,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演化模式; 区内的变质岩、混杂岩、构造岩与地层、岩石中的褶皱、断裂、节理、 劈理等构造变形及不同地块间的深大断裂系统,反映出这里曾遭受的 强烈挤压活动。
主要资源
“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 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 国家级保护动物——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 等77种 国家级保护植物——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 中国和北半球中重要的地区。被提名区域内的动物群落区系中的2\3属于地方特 有区系或是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型的动物群。这一区域被认为拥有中国 25%以上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残遗群落和濒危物种。许多中国的稀有濒 危动物都生活在被提名区域范围之内,其中:有80种动物列在中国动物红皮书 之上,这80种动物中有20种被认为是濒危动物;有79种动物被列在1997年的濒 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之上;有57种动物被列在国际 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的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之上。在靠近东亚、 东南亚和西藏生物地理分布区的边界位置上,这一区域同时还为每一地区众多 的物种提供了一个满足并达到它们各自分布界限的走廊。大多数稀有濒危动物 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西部地区,特别是缅甸边界上狭窄而悠长的高黎贡山脉以 及位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云岭山脉之中。[4]
地质地貌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 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公里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 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 界上“三江并流”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从大地演化的蛇绿岩、 枕状熔岩、占生化至第四纪的地质岩层纪录到陆内造山带变质变形的冰川雪 峰,溶洞河流、喀斯特地貌等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提名的条款标准之一。 三江并行而流在云南境内约170余公里,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 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整个区域四万平方公里。怒江与澜沧江空中 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仅66.3公里。
申遗过程
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三江并流” 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1998年,云南省政府为实施中共云南 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 战略,并出于通过创世界遗产品牌推动云南旅游业发展,决定加快“三江并流”申 报世界遗产的工作进度。当年,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云南省建设厅正式向中 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和国家建设部提出了申报申请。申报申请得到了支 持,并同意云南省正式开展申报工作。 2002年1月17日,经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温家宝、钱其琛等领导分别签字批 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外交部、建设部联合发文同意,“三江并流” 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并正式报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中心。 2002年10月8日-2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对云南“三江并流”地区进行了实 地考察。2003年6月,该联盟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推荐,建议将“三江并流” 按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概述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 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 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 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 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 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 遗产目录》。
区域特色
• 1、茶马古道发祥地 • 2、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 3、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 4、“世界生物基因库”,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 5、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 • 6、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
区域旅游
景区内高山雪峰横亘,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 热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景区有造型迥异的雪山、原始森林 和冰蚀湖泊。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盖着万年冰川,晶莹剔 透的冰川从峰顶一直延伸至明永村森林地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 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 景观主要有:奇特的“三江”并流,雄伟的高山雪峰,险要的 峡谷险滩,秀丽的林海雪原,幽静的冰蚀湖泊,少见的板块碰撞, 广阔的雪山花甸,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壮丽的白水台,独特的民族 风情,构成了雄、险、秀、奇、幽、奥、叹诸特色。 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名调查,经国务院1988年批准, 地质地貌 自然资源 主要资源 申遗过程
发现过程
英国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金敦·沃德(F.Kingdon Ward)从1911年到1950年 的40年间,曾八次考察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这些地势险恶、难以通达 的秘境。其中,1913年4月到翌年3月,金敦·沃德在川、滇、藏接壤的横 断山区,穿梭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流域,对河流归属、水系发 育和地质、地貌进行了考察。他估计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年径流量的比 例大致为5:3:2;并对玉曲河“S”形河曲以下的三江之间距离进行了测定, 从怒江经澜沧江到金沙江,最小间距只有80.5公里,成为最早发现这一区 段三条巨川平行并流这一世界地理一大奇观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