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改革需要,高师如何强化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从教育對象未来的角色意识、实用性、复合性、综合性等,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谈几点看法。

标签:高师;音乐艺术专业;素质教育
21世纪初,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制定了标准和指导纲要。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人们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思考。

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成败与中小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是息息相关的,为了使高师音乐教育能切实作到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必须强化“师范性”。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促进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强化“师范性”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当今中小学音乐课教学。

但是,高师音乐教育通过近10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课程计划、教材建设、教学方式等,较20世纪8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音乐专业学科的专业化特点,很容易让教师和学生迷失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而重视培养某一专业的表演能力。

这一倾向在外行人看来,就是培养音乐家。

我认为这种教学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就是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强化“师范性”去实现。

一、确立从教意识,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当前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利于学生专心从教学的因素。

一是社会上普遍对音乐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至今还把进行艺术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甚至是一种负担。

由于音乐课不纳入考试之列,倍受冷落。

音乐教师的地位过于低下,这种情况造成师范生不愿教书,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教师纷纷下海,尤其是音乐教师,都到舞厅歌厅跑场,认为这样能赚大钱,这种人有“本事”,滋生了不愿当教师的思想。

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影响也不能小视。

因为,音乐是通过具体的技术性活动就能将音乐艺术美直观地呈现给听众,征服听众的心灵,得到听众的赞许和社会的公认。

使得高师的教师和学生都重视音乐专业的表演技术。

社会对音乐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看他某个方面的音乐专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这人的前途和地位和经济收入。

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高师教育在实现基础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真正理解“师范”
二字包含的含义,树立为国家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特别是教育学生以后能在艰苦环境中执著于教育事业的勇气和意志。

培养他们愿当教师,爱当教师,当好音乐教师的良好思想意识。

二、弱化专业性,增强实用性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前者是培养教育人才,后者是培养音乐创作音乐研究的人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师音乐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突出了“音乐性”忽视了“师范性”。

教学也把重点放在专业技术教学上,声乐专业课教师侧重唱歌表演的训练,钢琴教师重视学生的钢琴表演技术等等,从理论上讲这也是科学的,学生各专业课都学好了,当教师的综合能力就有了。

但现实是多数学生由于时间、精力、潜力等因素,在大学4年不可就把所有技术提高专业演员的水平。

大多数学生4年毕业的专业技术(声乐、钢琴)很单一,声乐好的钢琴差,钢琴好的唱歌不行。

这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习中就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这个情况下,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弱化自己某一专业的兴趣,寻求全面发展。

以培养学生综合教学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创编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为主,充实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提高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专多能去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

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还必须突出“师范性”,提倡学生的综合发展。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教学基本能力和方法之外,还要具备有一定的少先队辅导员的基本常识和辅导少先队活动的能力,训练鼓号队也只是整个少先队活动其中之一,把课堂音乐教学与选修课密切联系起来。

延伸开展课外音乐兴趣小组活动,也是进一步推进鼓号乐队的训练措施,除了掌握打击乐的演奏方法,还要懂得怎样去组建训练鼓号乐队,懂得铜管乐器的基本吹奏方法等等。

这些综合素质就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这些知识,高师院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充实专业教育内容,适应中小学教育需要。

三、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教改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更具现代教育者的综合型新人的重任,关系到民族命运前途发展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在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已经领先一步的知识经济浪潮,已成为更加突出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无疑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在深刻理解新形势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用新的观念去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所以加强选修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只是单从片面让学生学会某种乐器来理解,它所带来的功效则是长期的,是面向着未来的。

要充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动向,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小学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已取得显著成果,在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观念日益得到发展的今天,应承认是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即重视艺术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美好情操的陶冶作用,强调艺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特殊地位,从而也肯定了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将来乃至对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今天在校学习的学生应清楚地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制定精神,树立在以音乐审美核心的基本理念下,去将音乐艺术活动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所以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通过选修课程去充实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是应对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扩大学生学习掌握不同乐器的演奏基本技能,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促进学生利用所学音乐技能知识去指导开展活动,懂得如何发挥器乐在合奏中的编配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培养,要从学科基本建设上加大力度,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天地,并通过开展各项艺术综合活动,从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各项音乐教学技能。

在整个教学规划上要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相关课程之间的协调整合,使得各相关课程在知识点上能相互联系,让学生学的透,搞得懂,不仅将其音乐的基本理论概念掌握,而更重要的是能直接结合选修课程与之连接顺畅,不但提高学生对音乐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又可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从理论到实践,从编排到演出活动等磨练,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表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又为明日从教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做好超前准备。

四、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师范音乐艺术专业教育,过分注重技能训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一个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提高师范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专业班除开设一些专业课外,还要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选、音乐、哲学、历史等,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努力,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

突出民族特点,重视乡土音乐艺术学习。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习俗都不相同,开展乡土艺术术教育,就是为了结合本地实际,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了适应当今的基础艺术教育,应把乡土艺术术作为一门重点内容去学习。

同时也促进智力的发展。

突出时代精神,开设电脑音乐艺术。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寓教与乐”受到欢迎,因此师范音乐艺术专业也应开设电脑,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将来的音乐艺术教学。

我国乡村学校占相当大的比例,从各院校每年考进的学生足以说明,他们担负着未来教育的希望。

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是培养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基地,今天曾在他们走过来的路出现的凸凹,明天将由他们去将它铺平、拓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阳.加强高师音乐教育师范性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14).
[2]廖雄辉.时代的呼唤——对高师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3]邓娇.论高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时空,2007,(18).
[4]韩天寿吴霞飞.试论音乐学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J].作家杂志,20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