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与系列标准
10
二、绿色包装的发展 2008年中国修订GB/T 16716-1996成GB/T 16716.1 -2008《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处理与利用通则》 2008年环境意识包装的亚洲指南定稿并获得通过 2009年新成立的ISO/TC 122/SC 4 包装与环境分 技术委员会确定制订国际标准 2010年中国颁布了GB/T 16716.2~5-2010《包装与 包装废弃物》系列标准。 2012年中国颁布了GB/T 16716.6~7-2012,完成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系列标准。
15
三、标准的内容
GB/T 16716.5-2010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五部分:材料循环再生
评估包装组分中有百分之多少可以进行材料循环 再生的准则(可循环再生百分比的声明) 在设计阶段就应评估并制定“可循环再生百分比 的声明” 。 介绍几个“可循环再生百分比的声明”的例子。 •本标准是一个自我声明的标准。 在这个阶段还没
•结构设计要在保 证包装稳定性的前 提下材料的用量为 最少 •符合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要求 •设计要在保证每 种材料功能的前提 下其用量为最少
12
标 准 之 间 的 关 系
三、标准的内容
GB/T 16716.1-2008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一部分:处理和利用通则 管理6个独立标准的总括标准 满足绿色包装的要求和6个独立标准之间的关系的指南 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包装设计是否进行了优化? 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是否降到最低? 应符合 GB/T16716.2和3的要求。 (2) 在包装生命周期结束时是否至少可以按以下的方法之一进行包 装回收? - 材料循环再生 应符合 GB/T16716.5的要求。. - 能量回收 应符合 GB/T16716.6的要求。 - 有机回收 应符合 GB/T16716.7的要求。 (3)声称“重复使用包装”须符合 GB/T16716.4 要求。
14
三、标准的内容
GB/T 16716.3-2010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三部分:预先减少用量
1. 评估包装或包装材料用量及其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 指南。 (1) 应评定包装在保证其原先目的所需功能的前提下, 其设计是否达到包装的体积/重量为最小。 为此,应确定一个或多个临界范围,并且应证实满 足临界范围的包装其设计就是包装的体积/重量为最小。 (2) 临界范围的设立引进了以下十项特定性能: 保护产品、 包装制造过程、 包装过程、物流、介 绍和经销产品、消费者(用户)接受、资料、安全、法 规以及其他。 (3) 作为本标准的实际使用,举出评定临界范围的几 个例子。 2. 对四种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指南也包括在其中。
9
二、绿色包装的发展 欧盟制订了7个标准(EN 13193、 13427~13432) 。欧盟还计划将这些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中国于1996年制订了GB/T 16716-1996 《包装废 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通则》 日本在2004年制订了有关的国家标准 韩国也从2007年起制订了有关的国家标准 2007年亚洲包装联合会(APF)全会决定根据 EN标准制订环境意识包装的亚洲指南
8
二、绿色包装的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LCA”说。 LCA(Life Cycle Analysis),即“生命周期分析” 方法。 这是把包装产品从原材料提取到最终废弃物 的处理的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的分 析和比较,以评价包装产品的环境性能。 这种方法的全面、系统、科学性已经得到的 人们的重视和承认,并作为ISO 14000中的一个重 要的子系统存在。 在这个阶段:
1. 包装材料可以以堆制肥料的形式进行有机回收的 指南 (1)包装材料应是生物所能分解的。 (2)在处理和操作时,包装材料应依照 ISO 16929 或 ISO 20200 标准“崩解”。 (3)最后,包装材料应通过需氧或厌氧条件来堆 制肥料。ISO 14855-1和 ISO 14855-2 可以用于堆 制肥料的评价。 (4)应遵守其他有关的规则。 2. 介绍几个有机回收的例子。
5
二、绿色包装的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 未来》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 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保护生态 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浪潮。 根据人们对绿色包装的理念的认识同层次, 可以把绿色包装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2
一、什么是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应具有以下的含义: (1)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绿色包装在满足 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 少的适度包装。欧美等国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 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 (2)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 生(Recycle)。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或通过回收废 弃物,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堆肥化改 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既不污染环 境,又可充分利用资源。
3
一、什么是绿色包装 (3)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 (Degradable)。为了不 形成永久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 能分解腐化,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世界各 工业国家均重视发展利用生物或光降解的包装材 料。 Reduce、Reuse、Recycle和Degradable即是 21世纪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3R和1D原则。 (4)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材 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 在有关标准以下。
4
一、什么是绿色包装 (5)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 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包装制品从原材料 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 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 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以上绿色包装的含义中,前四点应是绿色包 装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评 价,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 的、最高的要求。 因此,绿色包装可定义为:绿色包装就是能 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而且在产品的整个 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21
四、和运输包装的关系
1. 满足GB/T16716.2和3要求的建议
(1) 确定临界范围并提出满足的标准; (2) 要使包装组分符合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要求。
运输包装组分
材料
木材 钢材
用途(分类)
(1) 临界范围
(2) 重金属/ 其他有害物质
原材料
胶合板 瓦楞纸板 塑料 薄膜
•储运过程中的 稳定性 (物流) •防水 •防锈 •产品防护 •其他功能 (保护产品)
6
二、绿色包装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包 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说。在这个阶段,回收处理、 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主要的方向。 这个时期,最早颁布的法令有美国1973年的 《军用包装废弃物处理标准》,丹麦1984年立法 规定重点在于饮料包装的包装材料回收利用。
7
二、绿色包装的发展
13
三、标准的内容
GB/T 16716.2-2010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二部分:评估方法和程序
1. 确定包装设计是否已进行优化的指南。 2. 规定了对包装与包装废弃物进行预先全面评估的 方法、要求、程序和准则: (1)选择适用的评估项目,按规定全面的、有效 的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任何现有的、改进的或新设计的包装,均 按要求进行评估,并符合引用标准的要求。 (3)在评估程序时记录所有的结果,并作阶段性 结论。
最低净热值要求的例子: 欧盟、中国和韩国:5MJ/kg 、日本: 4MJ/kg 、 加拿大: 6.4MJ/kg 。 通常,含水率不超过20%的木材、纸 、大多数的塑料、 厚度在 50μm以下的铝箔是可以能可以能量回收的。 钢材是不可以能量回收的。
17
三、标准的内容
GB/T 16716.7-2012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七部分:生物降解和堆肥
三、标准的内容
20
四、和运输包装的关系 1. 本标准是一个自我声明的标准,没有要求遵守的义务。 (1)但是, EU 利用这些标准用作无形的贸易壁垒(欧 盟标准)。 (2)世界上一些团体也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包装标准化 的工作: GPP (global packaging project,欧洲环境意识包装研究 会) 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世界零售商和制造商联盟——生活消费品论坛 ( Consumer goods forum )正在制定会员之间采用的 可持续发展包装标准。 2. 虽然GB/T16716.1~7系列标准主要是针对销售包装的, 但运输包装也包括在其范围之中。 因此,这系列标准与运输包装的关系也就深潜在其中。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期, “3R1D”说。这个阶段,美国环保部门就包装废 弃物提出了三点意见: ①尽可能对包装进行减量化,不用或少用包装; ②尽量回收利用商品包装容器; ③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和容器,应采用生物降 解的材料。 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提出本国的包装法 律法规,强调包装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必须重视包 装与环境的协调性。
18
三、标准的内容
GB/T 16716.4-2010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四部分:重复使用 1. 仅仅是声明“重复使用包装” 的指南。 2. 重复使用系统分为闭环系统、开环系统和混合系统。 3. 重复使用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包装材料的重复使用性应考虑到重复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 况细节; (2) 包装设计应使包装能够实现一定周期或次数的传递或周转; (3) 包装可以没有重大损伤地倒空/卸货,出现损伤可以修复; (4) 包装的质量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维护(清洗、补充)以保持初 始功能; (5) 维护过程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操作稳定可靠,不影响健康和 安全; (6)任何维护过程都应符合相关的各项规定; (7) 包装可以再充填/再装货并且始终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操作 稳定可靠,不影响健康和安全; (8) 对投放市场的包装负有责任的经营者应促使重复使用系统有效 19 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