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昨天,长沙的周先生突然见到儿时的伙伴,高兴之余,喊了一句对方的小名,结果,对方喊来数十人将他和妻子一顿毒打。
昨天下午,家住浦沅机械厂附近的周先生突然看见儿时的伙伴张某,立即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并叫了一句对方小时候的绰号“干猴子”。
没想到,却惹恼了张某,张声称要喊人搞死他。
晚上8点多钟,周先生和妻子在家休息,突然,家门被人踢开,张某带着20多个人冲了进来。
周妻见对方来势汹汹刚拿起电话想报警,就被对方用椅子迎头砸倒在地。
随后,十几人将周按倒在地,一顿拳打脚踢后扬长而去。
110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立即赶到现场,将周先生和妻子送往医院。
案例二:12月15日晚,江坡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张某报警称其家中发生打架纠纷。
接到警情后,民警立即前往处置,并将伤者王某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经调查,张某儿子结婚,请了同村的王某和李某某到其家中帮忙,在吃饭的过程中,王某当众叫了李某某的绰号,李某某当即制止让王某不要再叫此绰号,但王某不理,李某某一气之下便拿起一旁的柴火向王某打去,王某当即就倒在地上,事情发生后,张某立即向派出所报了警。
12月21日,王某伤愈后,双方要求民警作调解处理。
经过民警的耐心调解,双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促成当事双方达成调解,签订了治安调解协议书。
案例三:马某和张某本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1月7日下午,溧水人张某路过马某家开的商店门口。
当时,他看到染着一头黄发的马某歪坐在凳子上,嘴里还吹着口哨,一张餐巾纸抹了抹嘴巴后就扔在马路上。
张某说,他看不惯马某的样子,就随口说了一句“痞子相”。
马某问道:“你骂谁?嘴上放干净点。
”张某一时气急,就嚷道“就骂你这个四不像,假洋鬼子”。
马某用手指着张某戴着的礼帽说,“我是假洋鬼子,你就是汉奸。
”说完,就上前要摔张的礼帽,张用手一挡,并顺势抓住马某的头发,两人就扭打了起来。
结果马某头部受伤,被送往医院。
昨天溧水县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张某赔偿马某医药费等共计4735元。
在法庭上,张某听到判决后,后悔地直摇头,“今后不会一时兴起,给别人乱起绰号了。
案例四:本来彼此相识,只因双方有相同绰号,七名青年竟相互斗殴,结果致使其中一人死亡。
24日,高安男子潘某等4名因涉嫌故意伤害和聚众斗殴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
17日晚,高安市一名绰号叫“猴子”的男青年况某路过城区浮桥时,遇到以前认识的潘某等人。
潘某的朋友中也有一名绰号叫“猴子”的男子,当其得知况某居然也叫“猴子”后便大为不满,当即朝况某打了几个耳光。
18日2时,在凤凰路一家网吧附近,况某、刘某和罗某三人与潘某、杨某、朱某、王某相遇,双方大打出手,朱某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捅向刘某的后背,刘某被刺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8日3时,高安警方接警后,迅速展开侦查,很快掌握了潘某和杨某、朱某、王某4名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24日,4名嫌疑人先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案例五:同在一所学校念书的学生,在嬉戏玩耍中只因叫了别人的“外号”(戏耍之名),结果导致了二人之间的一场打架斗殴事件,造成了一方面部受伤的结局,从而也引发了一场民事赔偿纠纷案。
近日,原阳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这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15岁的杨宗奇和16岁的杨本坤均阳县福宁集乡中岳村人,二人又都是福宁集乡中学学生。
原告杨宗奇在二年级四班,被告杨本坤在二年级三班。
2003年12月5日上午上学途中,因叫“外号”发生争执,到校后,被告到原告教师评理,双方再次发生争执,引起互殴,被告把原告按倒进行殴打,造成原告面部受伤。
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二人才松开。
过了一会儿,原告又到被告教室找被告评理,原被告再次发生互殴,原告又多处受伤,原告即到原阳县热您医院治疗,被诊断为:1、头部软组织挫伤,2、双眼外伤,3、面部软组织损伤,在原阳县人民医院住院6天,花去医疗费1002元。
经福宁集乡派出所调解未成,原告即诉至本院。
原阳法院认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被告因与原告发生口角,到学校后因评理再次发生互殴,被告负本次实践的主要责任,因被告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侵害他人造成的损失应由监护人负担。
原告的损失包括医疗费1002元、护理费60元(10元×6天×1人),住院伙食补助费60元(6天×10元),共计1122元。
被告监护人负担原告损失的70%,即785.4元,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三条及有关规定,依法判决被告杨本坤监护人杨新领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杨宗奇损失785.4元。
案例六:13日7时许,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男生宿舍里,大一新生陈琳锋因与人发生口角引发斗殴,不幸死亡。
14日,记者联系到陈琳锋的舅舅袁勇平。
他说,陈琳锋是广东梅州人,在家里是独子,今年16岁,13日7时许,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男生宿舍里,大一新生陈琳锋因与人发生口角引发斗殴,不幸死亡。
14日,记者联系到陈琳锋的舅舅袁勇平。
他说,陈琳锋是广东梅州人,在家里是独子,今年16岁,今年考入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
“现在正是军训期间,大学的课程一节都没开始上呢……”是因为什么起争执?“据学校老师介绍,起因是因为在军训期间,在同一寝室的这两名当事学生互叫外号引发口角,之后升级到斗殴。
”袁勇平称,陈琳锋寝室共住了4个人。
当日7时许,陈琳锋和其中一名室友发生冲突。
此时,一名室友跑去喊班主任,另一个上前劝架。
班主任赶到现场后,陈琳锋口吐白沫。
120急救车赶来后,医务人员当场表示,陈琳锋已没了生命体征。
14日上午,家属在南昌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基地看到了陈琳锋的尸体。
“我们了解的情况也很有限,打人者的名字我们也不清楚。
”案例七:学生之间因为绰号闹矛盾的事情在学校时有发生,轻则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打架事件。
在我所执教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两个班里,就出现过两件关于绰号的事。
那天,我在六年级上英语课。
在学习新单词“felling”时,我刚教读发音,班里的学生就在底下偷笑,有的学生一边笑一边怪模怪样地读成“肥玲”。
刚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奇怪,后面看到很多学生时不时偷瞄惠玲,我顿时反应过来:原来大家把“felling”的发音和胖胖的惠玲联系了起来,“felling”“肥玲”读音相似。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表情立马严肃起来。
当我转头望向惠玲时,只见她脸上笑呵呵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女孩,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我立即表扬了惠玲:“惠玲的心态真好,人的心态和收获的快乐是成正比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惠玲这样宽宏大量,今后大家不要随便给别人起绰号,更不能用绰号去嘲笑别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felling”的事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再到这个班上英语课,当读到“felling”时,再也没有学生因此而偷笑了。
案例八:4月24日下午,符霖与同事刘某等人一起在兴义市民族风情街吃饭喝酒,期间符霖呼叫刘某的外号“牛儿”。
吃完饭后符霖乘坐杨凯驾驶的车准备返回顶效镇,刘某将符霖叫下车并以符霖叫其外号为由打了符霖一拳,后双方被杨凯、余某劝开。
当日21时许,符霖拨打符治国的电话告知其被刘某殴打,叫符治国带上钢管并帮忙找人一起到顶效镇××路周家海鲜大排档找刘某,后符治国拨打周虎的电话叫周虎一起去找刘某。
当日22时许,符霖、符治国、周虎等人到达周家海鲜大排档,符治国进入大排档将刘某叫出来,符霖用捡得的砖块打击刘某头部,符治国、周虎也对刘某进行殴打,在打斗过程中符霖持随身携带的卡子刀刺伤刘某,后刘某经符治国等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死者刘某死亡原因属左颈部被锐器伤致颈静脉断裂,左胸部被锐器伤致心包破裂、左心室破裂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4月24日23时许,周虎主动到黔西南州公安局顶效经济开发区分局木栊派出所投案;4月25日0时许,符治国在兴义市人民医院投案;同日12时许,符霖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主动联系新桥派出所投案。
案例九:“猴子!”芜湖县村民洪某就喊了一声,结果把自己给喊进了拘留所。
1月6日9时许,芜湖县花桥镇某超市内,四名男子打成一团,旁边还有其他人在拉架,现场十分混乱。
势态情急下,超市老板报了警,并大喊:“快住手,我已经报警了。
”抱成一团的四人听到超市老板的喊话后,其中三人扭头就跑出超市,现场就剩被打者孙某。
芜湖县公安局花桥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很快赶到现场,及时安排孙某至医院进行医治。
接下来,办案民警相继传唤参与打架的洪某、黄某及胡某三人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办案民警的笔录中逐渐清晰:当晚,洪某、黄某及胡某三人相约来到上述超市,洪某见到孙某在打牌,便坐在孙某旁边顺势喊了一声孙某的绰号“猴子”,这引起了孙某不满,便呵斥了洪某一句。
洪某立马不悦,借着酒劲便用巴掌朝孙某头上打了一下,孙某也立即起身还手。
这时,随洪某一同进超市的黄某和胡某二人见状便上前共同殴打孙某,四人便扭打了起来。
此时旁边的围观群众才反应过来,纷纷拉起架来。
1月20日,经花桥派出所民警调查处理,虽然孙某的鼻骨只是受轻微伤,但洪某、黄某及胡某因寻衅滋事均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案例十:一通电话,双方无意间引发口角纠纷,为了面子各自纠集三五朋友持械斗殴,酿就一桩命案。
10月30日凌晨,城厢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在莆田市九五医院,抓获故意伤害致死犯罪嫌疑人郑某(男,24岁,秀屿区平海镇人)、苏某(男,19岁,重庆市开县人)、陈某元(男,18岁,涵江区三江口镇人)、陈某福(男,18岁,涵江区三江口镇人)、严某(男,18岁,重庆市开县人)和陈某(男,20岁,长乐市江田镇人)等6名。
经查,10月29日晚,苏某打电话给陈某元时,随口叫了对方的土名引起对方的不满,双方发生口角争执。
为了面子,苏某纠集其朋友马某、郑某三人与陈某元、陈某福、严某、陈某等人相约在龙桥街道市检察院旁一公园内持械斗殴。
在群殴中,马某(23岁,三明市宁化县人)腹部被匕首刺了一刀,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十一:开学不到一周,转眼间,生性活泼的孩子们彼此之间用各种各样的绰号代替了学名。
有些学生甚至在与老师说话时都不自觉地用绰号代替同学,更有学生因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起的绰号而跑来向老师“哭鼻子”。
与其堵,不如疏。
老师决定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开一个以“起绰号”为主题的班会。
老师先后请开心的同学与不乐意接受绰号的同学作了发言,而两者的发言效果却大相径庭。
前者把气氛推到快乐的高潮,后者却把忧虑播撒到每个角落。
“同样面对绰号,为什么有的人很喜欢,有的却难以接受、甚至感到伤心呢?”老师让同学们再次讨论。
同学们发现,那些对同伴优点、长处加以赞扬的绰号,大家喜欢;针对同学的不足婉言提出的绰号,也能接受;而贬低别人,拿别人缺点做笑料的绰号,都不欢迎。
案例十二:初二那段时间,同学们之间开始熟悉起来,既没有刚入校时的生涩,也没有初三备考的紧张,所以日子过得很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