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点解析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好的实践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一、实践性作业的目标
实践性作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等。
2、问题分析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题的本质。
3、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
力和创新意识。
1、问题的选取: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
的学习欲望。
2、问题的难易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来设定,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无意义,也不能太难以至于学生无法完成。
3、问题的设置:问题要具备可操作性,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相关的数据和
材料。
4、整体性的设计: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和探索,逐步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5、探究性的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分析和反思:通过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总结经验
和教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要进行认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和鼓励,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设计一个实践性作业题目:小明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30个苹果,他分给了三个朋友,每个朋友拿了10个。
请你计算一下,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1、问题的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买橘子的情景。
2、问题的难易度:适合一年级学生,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问题的设置:给出具体的数据,需要学生进行运算计算。
4、整体性的设计:可以根据此问题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如如果小明将剩下的苹果又分给两个朋友,每个朋友拿几个?
5、探究性的导向: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可以通过绘画、扮演等形式表现。
6、分析和反思: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上述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