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中的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

钢中的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

钢中的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
碳(C)、硅(Si)、锰(Mn)、磷(P)、硫(S)通常被称为钢铁材料的五大元素。

C,Si,Mn对钢铁材料是有益的,称为合金元素;
P和S则是有害元素,称为杂质元素;
N、H、O等元素的影响。

(1)锰的影响
锰在钢中的存在也属于有益元素,它与氧有较强的亲合力,具有较好的脱氧能力,在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

另外锰与硫的亲合力很强,在钢液中与硫形成M n S,起到去
硫作用,大大的消除了硫的有害影响。

钢中的含锰量一般为0.25~0.80%,它一部分溶入铁素体起
到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铁素体的强度,锰还可溶入渗碳体形成合
金渗碳体(F e,M n)3C,使钢具有较高的强度;
另一部分锰与硫形成M n S,与氧形成M n O,这些非金属夹
杂物大部分进入炉渣。

(2)硅的影响
硅在钢中的存在属于有益元素,由于它与氧有很大的亲合力,具有很好地脱氧能力。

在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
S i+2F eO=2F e+Si O2,硅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 O2)非金属夹杂物,一般大部分进入炉渣,消除了F e O的有害作用。

但如果它以夹杂物形式存在于钢中,将影响钢的性能。

碳钢中的含硅量一般S i%≤0.4%,它大部分溶入铁素体,起
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铁素体的强度,而使钢具有较高的强度。

(3)硫的影响
硫在钢中是有害的杂质。

液态时F e、S能够互溶,固态时Fe几乎不溶解硫,而与硫形成熔点为1190℃的化合物F e S。

形成的共晶体(γ-F e+F eS)以离异共晶形式分布在γ-F e晶界处。

若将含有硫化铁共晶体的钢加热到轧制、锻造温度时,共晶体熔化,进行轧制或锻造时,钢将沿晶界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
的“热脆”或“红脆”。

磷在钢中的存在一般属于有害元素。

在1049℃时,磷在F e中的最大溶解度可达 2.55%,在室温时溶解度仍在1%左右,因此磷具有较高的固溶强化作用,使钢
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但也使钢的塑性,韧性剧烈降低,特别是使钢的脆性转折温度急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5)氮的影响
氮在钢中的存在一般认为是有害元素。

N在γ中的最大溶解度在650℃为2.8%N,在α中的最大溶解度在590℃约为0.1%N,而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很小低于0.001%N,因此将钢由高温快速冷却后,可得到溶氮过饱和的铁素体。

这种溶氮过饱和的铁素体是不稳定的,在室温长时间放置
时N将以F e4N的形式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
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

为了减轻氮的有害作用,就必须减少钢中的含氮量或加入A l、V、N b、T i等元素,使它们优先形成稳定的氮化物,以减小氮所造成的时效敏感性。

(6)氢的影响
氢在钢中的存在也是有害元素,它是由潮湿的炼钢原料和炉
气而进入钢中的。

氢在钢中的溶解度甚微,但严重的影响钢的性能,氢溶入铁
中形成间隙固溶体,使钢的塑性大大降低,脆性大大升高,这种
现象称为氢脆。

含有较多氢的钢,在加热热轧时溶入,冷却时溶解度降低,
析出的氢结合成氢分子,使钢的塑性大大降低,脆性大大升高,加上热轧时产生的内应力,当它们的综合作用力大于钢的时,在
钢中就会产生许多微细裂纹如头发丝一样,也称发裂,这种组织
缺陷称为白点。

(7)氧的影响
氧在钢中的存在也是有害元素,由于炼钢是一个氧化过程,
氧在钢液中起到去除杂质的积极作用,但在随后的脱氧过程中不
能完全将它除净,氧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在700℃时为0.008%,在500℃时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0.001%。

氧溶入铁素体一般降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氧在钢中主
要以氧化物方式存在,如(F e O、F e2O3、F e3O4、M n O、S i O2、
A l2O3等),所以它对钢的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些氧化物的
性能,数量、大小和分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