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敷设及接线工艺质量标准
一、电缆敷设
1.1电缆敷设前,首先核对电缆通道是否畅通、齐全、牢固、焊缝处油漆完整,电缆管是否畅通并穿上牵引线,清除敷设路径上的垃圾和杂物。
根据图纸和电缆清册将路径相同的电缆作一次敷设,并列出一式几份的电缆敷设清册交给施工人员,以便熟悉路径作好
电缆敷设准备。
在电缆隧道、沟道内、竖井上下、电缆夹层及电缆
转弯处挂上电缆敷设断面图。
1.2电缆敷设时,首先敷设短距离盘柜间的电缆,然后敷设同一路径长距离电缆,把短距离勾线覆盖从而避免交叉,形成整齐的电缆断面。
在敷设过程中,每一根电缆都进行绑扎,绑线统一采用黑色铁绑线,第一层电缆要绑扎在托架横撑上,以后敷设的电缆绑扎在以前的电缆上紧密排列分层敷设,以免出现敷设混乱影响整体效果。
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少交叉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3电缆进入盘孔时,无论上进线或下进线都在盘台上部或盘
台下部加装电缆固定支架,支架统一采用镀锌花角铁,焊口处刷
银粉漆,支架距盘柜的距离一致并能满足电缆的弯曲半径,在固
定支架上排列电缆时,将电缆顺次按清册分盘柜的左右一次性排
列整齐,成一扇面形状。
1.4由于机组容量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缆数量增多,控制
电缆的抗干扰要求也日益严格。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敷设在一起
会产生对控制电缆的干扰,造成控制设备的误动作,因此电力电
缆和控制电缆分层敷设,自上到下依次为:10kV 电力电缆、400V 电缆、220V 电缆、弱电控制电缆、通信电缆。
1.5电缆敷设时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施工安排时集中成批进行,利于电缆统一排列,避免零星敷设造成交叉混乱。
电缆敷设操作时,逐根进行,做到边敷设边整理,并最终整理固定。
做到前一根电缆敷设达不到质量要求时,不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
每天完工后进行检查验收,若达不到质量要求时,不进行第二天的电缆敷设。
当出现严重交叉时,改变电缆路径,可以增加长度来减少交叉。
电缆敷设时,消除电缆的内部应力,解除其扭曲现象后才允许敷设。
并联使用长度、型号相同的电力电缆。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倍数)统一定为10。
电缆进入设备的弧度一致,从一个设备进线孔进入的电缆弧度与其中最大电缆的弧度一致,并绑扎成排。
若交叉不可避免时,进行成排电缆的交叉,不允许少量的几根电缆来回交叉,且每一处交叉点只允许交叉一次。
当交叉点在人的视线之上,采用少量电缆在上,多数电缆在下的方法交叉;当交叉点在人的视线之下,采用少量电缆在下,多数电缆在上的方法进行交叉。
1.6电缆在桥架上的固定:水平段每间隔500mm 进行一次绑扎。
每一个拐弯处两端都必须绑扎。
垂直敷设或超过45°角的电缆敷设每间隔200mm 绑扎一次。
电缆有扭曲现象的地方应予以校正并缩小绑扎的间隔,着重绑扎。
固定电缆按设计要求作到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混放,不交叉。
一般规定为从上至下布
置高压,低压电力电缆,最下层布置控制电缆。
电缆敷设完毕后,符合下列标准:纵看成片,横看成线,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松紧适当,相互间隔一致,挂牌位置一致。
电缆在桥架上的敷设层数符合以下规定:10kV 电缆允许双层敷设,400V 电缆允许双层敷设。
1.7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得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一般塑料电缆不得敷设在高于65℃以上的地方。
沟内,隧道内敷设的电缆与热力管道或热力设备的最小净距:平行时为2m,交叉时为0.5m。
严禁在油管道下部与油管道平行敷设电缆或从油管道口处下方通过。
电缆敷设应避开人孔起吊孔,防爆门,安全门,观察孔等。
电缆敷设完毕后,其两端应做好临时性防水措施。
1.8工艺示例照片:
二、电缆接线
2.1电缆标识牌统一采用白色PVC 标识牌,规格为70*25mm,标牌上下双孔、电缆牌采用标牌电脑打牌机进行打印,字体为4 号黑色,内容为从上至下: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起点、终点。
盘内每根电缆对应一个标牌,标高要求一致,固定高度与电缆头齐平,用白色棉线单头绑扎。
户外电缆牌绑扎采用黑色绑扎线。
电缆牌如下图:
2.2电缆热缩头应整齐。
采用适合电缆型号的热缩管,将屏蔽线放到电缆后方从热缩管下方引出,保证高度一致再用热缩枪施工;热缩套统一采用黑色,长度为60mm,上部填充物采用红色缠包带。
2.3动力电缆接线鼻子处套相色热缩管,分别为黄、绿、红、蓝、黄绿对应A、B、C、N、PE.
2.4电缆终端接地线面积:动力电缆截面小于16 平方,接地线截面积与截面积相同;电缆截面积大于16 平方小于120 平方,接地线截面积采用16 平方软铜辫子;电缆截面积大于等于150 平方,接地线截面积采用25 平方软铜辫子。
电缆铠装层和金属屏蔽层应焊锡与接地线连接。
保护电缆屏蔽接地使用4mm2 黄绿绝缘绝缘软线,控制电缆电缆铠甲接地统一使用1.5mm2 黄绿绝缘软线。
2.5动力电缆25mm2 及以上使用热缩橡胶指套。
2.6电气接线线号管长度为40mm,自左至右为电缆编号、回路号、端子号,字体为3 号角度;
2.7备用芯的预留可以剪成统一长度,每条电缆的备用芯要高出端子排最上端位置约300mm,以便回路修改增加接线时用。
2.8每根电缆单独垂直布置,备用芯端头宜采用红色绝缘帽封堵处理。
2.9屏蔽线接至接地铜排时,每个接线端子最多压接6 根屏蔽接地线,每个螺栓最多压接两个接地端子。
2.10采用黄绿间隔的专用接地线所弯弧度应整齐一致。
2.11接线鼻子按规格型号对照使用,不得以小代大或以大代小,不得剪芯或填芯。
2.12柜内电缆固定走板,按柜底(顶)预留,尽量往柜边靠。
做到直列排线,扣内接线,芯线引至端子,从电缆束内侧分线,切平水平排列,在上端子前弯一个半圆弧,做备用长度,圆弧大小应一致美观。
2.13控制电缆的线芯用小铝带或易拉得扎成束,排成圆形或
矩形。
绑扎的位置成水平或阶梯形,间距相等,各线束转弯或分动时横平竖直,转角的高度一致。
2.14接入保护控制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当采用带有屏蔽层的电缆时,其屏蔽在终端接地,接线完毕后要做全面检查和整理,使回路标号排列整齐标号一律朝外,确保接线正确,接线良好。
2.15工艺示例照片:电缆分层布置、电缆头固定和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