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师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167、168、169三个班的生物。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一、实验目的明确。
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
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只有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二、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
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
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
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实验教师工作总结(二)实验组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任务和"义教均衡"验收,紧跟学校改革步伐,完善实验室管理,更新和不断完善实验室软件资料,健全实验室制度,彻底清、理规划实验室、保管室等,改变了实验室面貌,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完成了"义教均衡发展"验收的各项指标,实验室工作成为全县学习的样板。
为使实验室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实验组工作总结如下:1、更新软件资料,完善实验制度。
由于原有的软件资料和制度不能适应大型学校的发展要求,我们实验组不断探讨适应一中发展的方法,到修文二、三中和修文中学及上网学习,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开展实验软件资料和规范化管理制度,为我校今后的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心绪学校发展,在初中实验室还没有建设完成之前,不计报酬开私家车到王官、马家桥领器材到我校维持实验教学。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如物理科的许多学生分组实验大部分主要是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根据这一特点,为在有效地时间内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了不同的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这一创举,受到物理组全体老师的称赞;生物实验,实验员自己花钱买花生、黄豆、小鱼等,还用鱼缸养小鱼,使生物实验课生动有趣。
在贵阳市"义教均衡"检查时专家组授予生物实验员"敬业精神可嘉"的荣誉。
4、把安全和卫生摆在实验教学的第一位。
实验组制定了实验员、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安全条例,做好实验前的防护工作;卫生的好坏是展示实验室、保管室亮丽与否的窗口,为了使实验室、保管室干净整洁,拟定了实验室卫生制度,物理和化学实验员辛辛苦苦彻底整理了地面和墙面(特别是地面的清理,我们用打磨机、洗锅球等躬着腰在地面上一点一块的擦去多年的老污垢,展现出新的亮丽来)并按卫生制度做好保洁工作。
5、清理实验器材,科学入柜。
实验组先清理三校实验器材,但三校实验器材离"新两基"配备要求差距甚远,我们硬是在学校地下室和程关小学等找器材,通过对实验器材检查、维修、组装、清理处理才入柜,使实验器材总价值达187847。
____元超一类学校配置的3万多元。
实验仪器存放按照"分类、科学、美观、下重上轻"的原则放置。
在市检、省初检和全县观摩现场会上均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6、建立了规范与科学的实验仪器台账。
实验仪器台账中独创了实验仪器按分类总账,实验仪器实物经多次复查做到了账物相符,在____月____日省初检中专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彰显了修文一中敢于创新的风范。
7、为学校制定了"新两基"实验室实施方案,并认真履行了各项工作职责。
"新两基"中,实验组一心为学校的荣誉着想,工作中勤于思、善于行,有效的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吃透"新两基"中"义教均衡"验收政策、方法,对"义教均衡"验收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四次整改落实。
8、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账本和管理台账。
过去实验工作从来没有对危险化学品建立单独台账,为了规范实验室管理,我组上网查询危险化学品保管室的建立,结合我校实验工作实际,规范了危险化学品保管室的管理。
9、实验教学。
(1)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学开展前,均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有问题的及时维修,确保每一件实验发挥应有效果。
老师们,每一节课前,都精心准备每节课的实验,每一次都在实验室里先做到实验成功且效果好,确保到课堂上万无一失(学生分组实验也不例外)。
这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把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在演示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记忆,以便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得到训练,教师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创新意识等得到培养,实验技能得以提高。
(3)加强课外活动和对比实验。
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能,这是目的之一,让学生对比实验也是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在课外活动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而且学会了对比实验。
为了推进学科实验教学,组织每班学生听了一次科普课、做科学小实验,有效推动了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一学年来,理化生教师努力学习新形式下的"教育理念"和"学科教学目标价值观的转变及其教学方法",克服各种困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推动了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学年来,老师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教师们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互相探讨、学习、交流,许多实验还有所创新。
由于教师们对实验教学的高度重视,理化生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完成率均为100%,学生会做实验率在80%以上。
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实验教学和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师与实验员认真备课和组织实验教学活动的结果。
存在的问题是,化学实验室、保管室桌面、地板被化学药品腐蚀,难以除去遗留痕迹,还有待于处理;实验仪器是____年和____年配置的,大部分仪器成色不鲜,许多化学药品已无商标,还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由于八、九年级学生素质个体差异大,分组实验操作任然是验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今后的验教学中还有待于探究和加强。
初中生物实验教师工作总结(三)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生物学史上每一个科学的发现,理论的产生,无一例外的和生物学实验紧密联系。
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权重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增加了自主性很强的观察性实验、需要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以及“动动手”、“实践活动”等活动,这为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方面提供了素材。
虽然创新教学无定法,但是创新教学也有其规律。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紧扣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提高创新意识,在自主体验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实验总结反思,发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从教材设置出发遵循能力培养原理初中生物实验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仿式实验、分段式实验和独立式实验。
1.1模仿式实验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同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
这种方法是针对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的学生,教会他们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模仿,使学生很快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1.2分段式实验是把实验分成几部分,完成一部分后,再进行下一部分。
把实验分成几段,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时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矫正。
例如在观察“蚯蚓”一节的实验时,应把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学生对蚯蚓的外部观察。
第二,观察蚯蚓的运动。
第三,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1.3独立式实验阶段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
但在学生独立实验之前,一定要经过模仿式实验,再到分段式实验,最后过渡到独立实验,只有遵循这种层层递进的指导方式,才能更好的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萌发,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在准备做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资料展示、播放一小段视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布置相关实验的预习作业。
实验预习充分,可减少老师过于细致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熟悉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3.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提高创新意识为了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可以改变实验与传授知识的顺序,将验证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先观察,后获得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识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花的结构”这一节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世界博览会”花卉展的片段,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带的花拿出来观察,推举个别同学到讲台前,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花的结构,同时让其他同学对照自己所带的花,比较结构是否相同?有不同的结构,就上台展示,然后由学生讨论花的基本结构应该有哪些……在这节课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对花结构的验证性实验变成了学生的探究实验。
如果在课上,教师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有可能会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实验中去吗?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把有关的实验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后,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