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还能保护沿河居民安全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然而,河道
治理涉及因素多、覆盖范围广,有地理位置、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
使得河道治理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发
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解决对策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1.1结合流域特征规划治理方案
在实际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入手,确
保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积极运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保障河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时,需
要充分结合流域的实际特征来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确保河道治理效果能够
与生态环境维持统一。
1.2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率
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河道治理工作能够大幅提升城市水资源利
用率。
常用的河道治理措施包括:河道疏浚、修建水工建筑物、铺设截污管线、
修建生态护坡等,通过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有助于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道蓄
水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贯彻生态水利理念
在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需要积极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不断促进
河道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关行政部门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
应当积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各类自然植被、水生植物、生态护坡的作用充
分发挥出来,完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将河道生态系
统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规划好河道保护范围和河漫滩
利用范围,不断提升河道的承载能力。
1.4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在当前生态系统保护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
种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自行修复能力,在河道现有生态系统
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方法提升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河道系统功能生物的
多样性,促进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
2河道治理工程现存问题
2.1河流严重污染
河流污染是河流治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
由于环保意识差,当地居民在日
常生活中随意向河流排放垃圾和废水,一些企业甚至将未经处理的废渣和废水直
接排入河流,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大。
这些垃圾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容易滋生新的微生物,对河流生态平衡和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河流水质正在恶化。
此外,随着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受污染的河流难以满足日常用水
需求,这对沿河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2.2岸坡植被稀少
河流治理工程涉及许多项目,通常需要一些专业技术。
然而,为了降低项目
投资成本,一些企业在完成河道治理项目的绿化工程时,大多选择低成本的植被。
这些植被的净水和杂质过滤功能不足,成活率低,不利于维持水系统的生态平衡。
此外,由于缺乏管理,一些植被甚至大范围萎缩,不能充分发挥其减缓水流的作用,对沿河居民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3防洪能力不足
防洪排涝是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无人看管的保护,大多数河流都有一定的淤积和堵塞。
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护岸设施,一旦发生
洪水或暴雨,很容易发生泄洪,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交通造成很大影响。
此外,
由于未能及时维护河岸堤岸,河岸上的林草植被稀疏,加剧了水力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泥沙在水流作用下反复堆积和泄洪。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
出现了不规范的建设。
枯水期,河岸垃圾和施工垃圾随意堆放严重,河道变窄对
汛期泄洪功能影响较大。
2.4不合理开发占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增加,许多地区土地资源
短缺。
为了满足土地需求,一些城市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重点关注河流周边,大规
模开发河流周边土地。
此后,虽然土地资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但也严重
破坏了河流周边环境,河流护岸和海滩面积不断减少。
在环江土地开发利用前,
虽然有开发商做出了书面承诺,但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或专业技术薄弱,原承诺的
护岸质量与实际护岸存在较大差异,给河流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同时,由于不属于城市管理的范围,一些河流没有得到管理。
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当地居民将在河岸附近耕种,这不仅污染了河流,而且破坏了水系的生态平衡。
3河道治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重视河道前期规划和土地审批工作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把河道的承载能力作为一项限制性指标,城市的发展规模
不得超过河道的承载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控制土地性质的审批,执行最严
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防洪安全、生态环保的关系,切实保
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后期运行管理部门,应保护好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制定管理办法,设置河道防护措施,引导河道
周边居民、农民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不得在河道周边开垦荒地,破坏河道周边生
态环境。
3.2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环保功能
城市和农村河道在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其防洪排涝、灌溉农田、提供航道等
传统功能,还应考虑河道的生态环保功能,例如,为了避免河道周边居民的生活
污水排入河道,需要设置污水收纳和处理设施,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河道,
同时,还应考虑在河道内种植一些具有吸附污染物、净化水质的植物,有利于净
化水体。
在植物搭配方面,要考虑景观效果,为河道周边的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
美的场所。
3.3应用先进的河道治理技术和措施
3.3.1合理设置生态护岸措施
在正式开始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之前,首先需要对河道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地调查,借助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完成城市内部河流情况的合理规划,将现有的多样化
的河道进行综合管控,提升河流区域的通畅性,增强河道的综合价值。
其次,建
设河道护岸以及护底工程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渗透性良好的施工材料,推动
河道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有效转换。
选择河道适当的位置种植专门的植被和树木,提升河岸周边的景观性。
选择利用适合的植被建立人工湿地系统,改善河道区域
的水环境,建立水生态平衡系统。
在河道周围种植适合的植物可以将河道内的污
染物质进行清理,保证河水的清洁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起到河道治理的作用。
针对不同地区的河道,需要充分结合水体各方面情况以及各种水生植物的特征来
选择适合的方法,尽可能实现净化的目的。
对于那些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可以
运用微生物来对其中所存在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3.3.2合理利用网格生态技术
网格生态技术就是借助网状结构来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从而增进河流水体
与河堤的生态交互。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选择使用混凝土或者岩石等具有良好耐腐
蚀性的材料进行河堤保护。
这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适合的范围较为广泛,
并且能够对河道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在网格内可以选择种植一些植物,增强网
格的稳定性,保持水土。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河流的流速和流量加以
控制,对于水流不大和流量较小的河道,正常水位以下可以使用网格生态技术,
布设护坡砖、生态砖,对于水流较大、水流湍急的水面以下则不得使用生态护坡砖,因其容易对堤防和护岸造成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问题,制定预防和解决方案,不断地优化河道生态环境,增强河流和护岸的综合功能,确保河道治理工作圆满完成,创建出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 李成. 清洗世界. 2021(06)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 陈馥芳,郑维.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08)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黄所清. 长江技术经济. 2021(S1)
[4]浅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耿辉. 清洗世界.
2020(12)
[5]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张光宝,钱建红. 珠江水运.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