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10篇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1)一、装备处设备修理部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修理维护管理工作,发觉问题准时处理。
二、装备处设备修理部修理技术人员应定期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举行平安检查,准时发觉问题,消退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各科室医学设备浮现故障时,由使用人员准时向设备修理部报修,说明设备所在科室、设备名称、故障现象等状况。
四、设备修理部设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平时业务和对付紧张修理目标,值班人员接到报修目标,要做好报修记录并准时通知修理人员到现场修理,对急修设备、救护设备优先处理,做到随叫随到。
五、修理人员接到修理目标,按照设备故障状况带好修理工具尽快到现场修理,设备修复后,由使用人员验收设备正常工作,填写仪器修理记录单,设备交付科室使用。
六、对现场不能修复的大型、急救设备,修理人员准时逐级上报组长和设备修理部负责人,组织人员抢修,需要外修或购置特别配件时,由使用科室填写《科室购置配件、修理申请表》报批落实。
七、对设备常用的零配件、易损件等,设备修理部制定配件名目,组织论证、比价后由设备管理科统一选购、入库,按照科室需要按招购置/领用,列入使用科室支出。
八、修理技术人员应对所维修的医学设备做出鉴定,凡属使用科室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坏,要准时上报,按相关规定处理。
九、未经装备处批准,任何人不得修理医院设备,因私自修理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
十、医疗仪器设备因老化或不能修复等缘由需报废时,根据医院报废制度落实。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2)1、医院全部医疗设备必需建立档案,档案有医院设备科统一建立,并设专人专职管理。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就万元以上贵重设备必需单独建档。
2、档案资料必需完整,不得外借、遗失;有关科室需借阅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领导同意。
各科复印的资料应妥当保管,未征得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3、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科室申购报告、订货合同、发票复印件、出入库凭证付联、验收记录、产品样本说明书、安装调试记录、修理保养记录、零配件耗损及补充记录以及另外有关的一切技术资料。
4、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卡,作为建立管理帐的依据。
一式二份,一份由使用科室保存,作为清点和管理本科室仪器设备的依据;一份存放在设备档案内。
5、保持档案的完整,强化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对于每一件贵重精密仪器均设立一本仪器设备使用修理记录,每次换用新册时,应将旧册存入档案。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3)1、目的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提升本公司的信誉。
2、依据本制度依据《湖南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和本公司有关制度制订。
3、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各部门。
4、内容4.1应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商品,仔细检查“证,照”的合法性、有效性,防止假冒,并妥当保存盖有供货单位公章的资质证件复印件。
4.2在购进医疗器械时要挑选合法的供货单位,并收集供货单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
4.3购进的产品必需是合法的产品,收集产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相关的产品标准的质量合格证实。
4.4购进首营商品,需经质量部门审核合格后,经经理签字方可进货。
4.5不得购进未注册的医疗器械,不得购进无法合格证实、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4.6购进医疗器械应向供给厂商索取合法的票据,购进管理要有完整的购进档案,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记录购进日期、供货单位、购进数量、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及经办人、质量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购进记录应真切、完整。
做到票据、账卡、货物相符,记录按规定妥当保存。
4.7效期商品进货,严格根据“勤进快销,供需平稳,经营有序”的原则,防止库存积压造成不须要的损失。
4.8每年对购进状况举行质量评审。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4)1、各科室要强化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到使用有专人,并定期维护保养,要求使用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懂性能会操作,非特地人员禁止操作。
2、医疗设备要执行专人保管,如因失职损坏、走失,除准时报告外要按价赔偿损失,对使用年限已久,老化需报废者,需经使用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和院部研究后填写报废单,经院部批准方可落实。
3、各类医疗设备浮现故障需维修者,使用科室要准时向器械科报修,以免影响工作,需请厂家修理者,维修费科室要签字证明并做为各科室的支出。
4、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械不能转让和外借,如遇特别状况必需填写申请,经业务院长审批方可落实。
5、院部有权按照全院状况调节各科医疗设备。
6、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根据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举行操作。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操作程序及修理软件和硬盘格式化。
使用仪器前,应判明其技术状态的确良好,使用尽毕,应将全部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
7、根据仪器设备的环境要求做到无尘,温度、湿度符合。
保持仪器表面清洁,无灰尘、无污垢。
8、凡是进入医院的医疗器械(包括购买、试用、试验、赠送、借用及临床验证等),必需报设备处备案。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管理方法》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其次条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平安、人员、制度、技术规范、设施、环境等的平安管理。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监管工作,组织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管理规范,按照医疗器械分类与风险分级原则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平安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按照卫生部有关管理规范和监测评价体系的要求,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监管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该依据本规范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管理体系。
二级以上医院应该设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平安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及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平安管理和监测工作。
其次章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第六条医疗器械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平安、有效,而实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医疗器械选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选购管理制度,确保选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3为了做好医务室的医疗器械的平安使用,特制定《龙城初级中学医务室医疗器械使用消毒保管制度》:1、各类医疗器械有特地保管,并做好记下造册工作;2、各类医疗器械存放于固定、整洁、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开强酸、强碱等腐蚀物品的侵蚀;3、严格按各类医疗器械的操作规则举行操作;4、操作完毕,立刻清洗,按《龙城初级中学医务室常规消毒制度》的要求举行消毒,预备下一次使用;5、长久不使用的医疗器械准时做好清洗及上润滑油等防护工作,并妥当保存;6、各类医疗器械如有故障或损坏,立刻通知修理工或与厂家联系;7、建立医务室医疗器械的常规检查保管制度,每两周检查一次,并记下成册。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6)1、全院各科室所需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均由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审批后,交设备科负责选购、供给、调配、管理和修理,并由该科监督其维护和保养。
2、各科室全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必需一律造册记下,千元以上或进口的贵重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制定出具体的使用操作规章,严格落实一械一卡一档,专人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普通常用的医疗设备要建册记下,专人或兼职保管,如违背操作常规造成器械、仪器的损坏、变质,应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并予以处分。
3、各科需新添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需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请单,报设备科审查后做出看法,提交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论证和院领导审批,由设备科会同购置科室、财务科一起集体参加谈判,方为生效。
普通常用的器械设备,由科室申报方案,设备科按方案举行选购供给。
不准科室或个人私自购置器械、仪器设备,违者财务科拒绝付款。
如强行购置造成经济损失,视其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追究经济责任。
4、需要修理的器械、仪器设备,应填写修理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组织修理,如器械未发生故障而擅自停机、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科室负责经济责任。
5、报废的器械、仪器设备,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派员鉴定属实,报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领导批准后才干报废。
经批准报废的设备,由科室送交设备科入库保管。
6、各科室领取新添的器械、仪器设备,若无客观缘由,一个月内应投入使用,否则,科室负责人要向院领导写出书面检查,并视详细状况赋予经济处罚。
全部投入使用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需建册记下工作量,以备考查。
7、申报修理的器械及仪器设备,必需由科室负责清洁工作,否则,修理人员有权拒绝修理或退回科室,如科室拒不落实,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设备科有权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8、大型进口的贵重仪器,到了保养期科室应支配保养,否则,机构损坏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篇7)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为了强化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产品的平安、有效,在医疗器械使用前,严格遵从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一、医院选购医疗器械,要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消毒管理方法》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方法(暂行)》的`要求举行索证。
凡证件不齐者,一律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二、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前,必需验明产品合格证实和标签标识,建立真切完整的记录,记录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
三、按照选购方案、进货发票或送货单,对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日期等逐项核对、清点。
如有不相符或破损应准时做好记录,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四、医疗器材投入使用前要举行严格的检查。
其中:1、外包装检查:包装、密封等是否牢固;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包装注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准文号、规格型号、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清楚齐全;有关特定储运图示及使用的包装标志是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