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答案】A【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2.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 B.1.19g/cm3C.36.5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3.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错误;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C、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故选C。

5.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C.t1℃时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解析】A、烧杯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②的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在t1℃时,①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所以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烧杯②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错误;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烧杯②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烧杯②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烧杯①物质的溶解度,烧杯①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t2℃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选项是乙>甲>丙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答案】B【解析】A、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的甲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3.3%,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C.甲属于易溶物质D.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答案】C【解析】A、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50g的甲,30g甲溶解于50g水中最多溶解25g 的甲,形成75g溶液,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甲的溶解度是10g,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10g,甲属于易溶物质,正确;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

故选C。

的是8.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同,正确;C、没有确定降温前溶液的状态,无法判断降温是否会析出晶体,若降温后仍然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

9.请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t1℃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的甲固体,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30g的甲固体,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B.生石灰C.硝酸铵D.氢氧化钠固体【答案】C【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所以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选C.11.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人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答案】D【解析】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拧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C、配制溶液时不能放在量筒内,应该在烧杯内;D、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0mL 量筒量取88.0mL的水,是正确的.选D12.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答案】C【解析】A.溶质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关系不确定,因而溶质质量关系不确定;B.乙相对于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形成75g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