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优秀9篇)教学小故事篇一汉语拼音是学生入学阶段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它作为识字正音的有效工具作用不可忽视。
学拼音,要操练,但不能按成人的想法去学与练。
对于刚刚入学的6、7岁的儿童,面对着那些单调、枯燥的“符号”,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多种多样的游戏练习形式中,学拼音、用拼音。
下面以拼音教学《z c s》为例,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学生在上半节课中基本掌握了声母z c s 的认读及拼读。
此时,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神秘的童话世界。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 si时,我带学生进入这样的情景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刚刚认识的几位声母朋友他们正在那里生气呢!为什么呢,你听他们是怎么说的“你们认识我的这么多位朋友,可是……可是就连我最亲近的、不能分开的一家人都给我忘记了,我能不生气吗!我的小儿子正等着我做饭呢!”学生们的表情各个紧张,深深地被有趣的童话情景所吸引。
自然地过渡到了整体认读音节学习。
这时我把拼音卡片z 与i汇合到一起,学生们早迫不及待的嚷着“他们和在一起是个整体认读音节”,在这样的情景下他们不难推断出了结论。
但学生们能否对所学的整体认读音节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呢?在此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对所存储的信息自觉地进行加工,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借助小儿子的话“我们是不能分开的一家人。
”那么这“一家人”应该住在哪里呢?学生们的小手举得老高,于是我请到了一位平日不爱发言的学生,她自信地把整体认读音节zi 放入课前复习整体认读音节的房子内,回答说“他们是不能分开的一家人”巧妙地把所学的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归类。
为了能让学生们很好地区别声母z 和整体认读音节zi,我对大家说可别把它i 给忘记了,不然声母z 就不跟你们好了,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读才能让大家知道我读的是什么?孩子们灵机一动“它的读音要比声母z 的发音长一些响一些──zi”,多么精彩的回答。
学生们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学习任务。
教学小故事篇二日月如梭,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春秋,这十多个春秋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
我于1999年毕业,毕业后担任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应对我们班那些稚嫩可爱的面孔,我信心百倍做好班主任工作。
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既是学生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更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这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主要是经过鼓励表扬,循循善诱的方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下头就以我班一名学生的转变过程来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本班学生刘涛,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做生意,由奶奶爷爷代管。
他家境比较富裕,他的零花钱也比较多,为此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吃零食,买玩具。
他行为习惯极差,上课小动作多,还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乱……每一天不是科任教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但他比较聪明,于是,我找他谈话。
我说:“刘涛,你要把聪明放在学习上,你肯定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做一个父母喜欢、教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崩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应对现实!之后,我决定去家访,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的提高,我都采取不一样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自信感、信任感。
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一次考试时,他竟然考了90分,我抓住时机表扬了他。
下课了,他从我手中接过成绩单说:“教师我看一下。
”我说:“难道你不相信吗”他看完后,欣慰地笑了。
还有一次,他上课玩玩具__,我边讲边走到他身旁,他会意的笑了,立即进入状态。
下课后,我对他一瞧。
他立刻就说:“教师,我错了!我改!我给你说我不打人了,你看我做到了。
”我笑了笑,他高兴的跑去玩去了。
对于学生的这些变化,我作为班主任也感到很欣慰,教师改变了教育方式,改变了大道理说服法,哪怕是对学生很少的一点关注、一点赏识,也会让学生刮目相看,变成提高的动力。
经过上头这个案例使我明白了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欣赏激励,好钢用在刀刃上。
当学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时,给他鼓劲;当学生又犯错误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进行欣赏激励,如语言、微笑、神态、动作、奖品等都能够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欣赏之情;教师要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不一样学生的不一样闪光点,在不一样情景、不一样环境下,有的能够个别谈话给予肯定,有的能够在班级进行表扬,有的也能够经过家长给学生以奖励。
关键是欣赏要得体自然,能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
小学生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一样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最终,我要谈的是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不要吝惜我们教师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提高更要及时表扬。
学生期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也会是班主任融入到班级体,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良溶剂。
我的教学故事篇三九月初,夏末,天气依然炎热。
当我踏入这个校园,两棵巨大的樟树赫然屹立,地面上已是黄叶铺地。
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追逐着,嬉戏着,向我投射异样的目光。
教学楼走廊上,扶栏旁,挤挤挨挨,姿态各异,似乎在注视着我这个“新同学”。
霎时间,我竟不知所措。
不久,校领导便热情地、一丝不苟地安排了住宿,这才初步安顿下来。
数日,我已大致了解学校的作息规律,也渐渐熟悉了周边的新同事,年龄相仿,心无隔阂。
课务布置之后,我的教学工作便开始步入正轨,而我,也将面临角色的转变,迎接教师的挑战。
初来乍到,初为人师,语文第一课,记忆犹新。
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与同学们接触过45分钟,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而出乎预料的是,作自我介绍时,个个表现得既害羞又胆怯,怯生生地站起来以微弱的声音念出了自己的名字,便迅速地坐了下去,还未介绍到一半,教室里便悄然无声、戛然而止了,窘迫之余,我只有以命令的语气让他们继续上演这尴尬的表演,于我甚是方寸大乱,勉强故作镇定,才艰难地熬过了一课。
此后,我早早地备好了第一课,时不时地看看教案,仍然无法设想课堂上的同学们会有哪些言行、什么表情、怎样的回答,无人指点,甚是苦恼。
铃声一响,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投来惊诧又怀疑的目光,似乎在说:“他也是老师?!”我视若无睹,努力使砰砰跳动的心安定下来,然后开始经受考验。
上课仪式简单而庄严,同学们声音洪亮,震颤人心,我也热情饱满,期待一个好的开始。
导入时,零散的导语在头脑中一闪而过,我努力地拼凑着,同学们专注地听着,眼神里满是期待、渴求。
因同学们反应积极,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书声琅琅,激情澎湃,亦即预料之中。
而后的感知阶段,同学们因身在农村而能联系周围的环境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考虑到学生也是刚刚入学,教学内容无需太多,一堂课便生涩地上完了。
尔后的课堂,渐渐地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多次上语文课之前,铃声已然落下,有些同学还逗留在门口,听而不闻,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晃着进教室。
走进教室,一片乌烟瘴气,追打吵闹,坐立不一各忙各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同学们的积极性渐渐低了,兴趣也低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弱了,课堂的效率也降低了。
苦思良久,才发觉,不少同学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更有甚者,躲在桌底下开小差、讲闲话……导致这样的状况,我不仅脱不了干系,而且是罪魁祸首。
原因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老套、死板,未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纪律每况愈下,有此症状而未能及时处理;新手上路,经验不足,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未能妥当纠正。
由此观之,我已不合格,深感惭愧。
尤其让我头痛的是课堂纪律。
只要我一转身板书,桌下便哗然一片,甚至我面向他们时,仍有少数同学有恃无恐,杂音不绝于耳。
一次,我正讲课,班上一特顽皮的学生竟然活动自如,不仅惹旁边同学,还串到前排打闹,无视纪律。
我多次大喊他的名字,以示提醒,但不一会儿又嬉皮笑脸、叨叨不休起来,我一时怒不可遏,冲到他面前,在理智的压制下,我心平气和地请他回自己的位置,一请再请,仍然不听劝,我愤怒地丢下书,丢下理智,请班主任来处理。
之后的语文课堂,他便斜着眼看我,一脸的不服气。
也不知为何,几天后,他亲手交给我一封简短的信,写着道歉的话语,并说会改正。
字迹工整,无疑,这是他请同学代他写的,因为他本人的字迹潦草难认。
我看后,只是笑笑说:“善莫大焉!”对于自身的这些不足之处,我曾设法去弥补。
参考不同的教案、听老教师的课、苦口婆心的说教,但都见效不大,不尽如人意,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当务之急,又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更是任重而道远,恳请老师指点迷津!教学小故事篇四【现场回放】这是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段。
学生在学会了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连续前滚翻的新授课。
我的问题是:“谁会连续着翻前滚翻?”学生们一个个开动起了脑筋,认真思索的样子。
不一会儿,已经有同学想出了办法。
魏志涵已拿两张垫子放在一起,翻完一个没抬头连着又做了一个。
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并且根据这位同学的动作,讲解了动作要领。
又问:谁能翻的比他好?翻给老师看看好吗?只见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的练习着。
而我则边走边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时间一长学生们就有一些疲倦了。
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就说:“同学们,孙老师也来和大家比一比。
大家帮我打分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
由于我没有做准备活动,所以当第一个前滚翻翻好之后就一阵头晕。
第二个前滚翻当然翻的不怎么样。
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全班大致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以女生和一些体育较差的学生为主,以孙孟、潘诚为代表的高分派,另一种是以体育好的的学生或所谓的“皮大王”为主,以贡凯平、李雨蒙为代表的低分派。
我不动声色,微笑的让他们将理由告诉大家。
打高分的孙孟说:“孙老师第一个前滚翻很漂亮接着翻的那个前滚翻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续的很好。
”她刚一说完大家都点头不已,于是我谢谢他对我的鼓励。
对于打低分的孩子,我要他们说明分数偏低的理由。
孩子们先是不敢说,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评议道:孙老师的手没有同时用力撑、身体没有团紧、连续翻第二次时准备不充分等等。
这时我真诚的对他们说:“谢谢大家对我的错误动作进行了分析,下面孙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再做一个,你们再帮我打分,好吗?”学生们都说:“好!”我吸了一口气,伸展了一下四肢,做了个优美的示范,学生们纷纷打出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