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知识的应用性,并且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给高中地理教学以较大的触动,认为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得到学科教学内容,体验课程,感悟课程,即教师和学生在共同体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显然是很枯燥的。

因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时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讲完《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以后,就让学生运用本章知识来对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级市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见识。

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创设情境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以后,让学生写一篇科幻文章,主题是“假如黄赤交角突然变得很大或很小,我们会怎样”,学生就必须充分思考黄赤交角对地球和人类的意义了,这样学生对黄赤交角的理解就会非常深刻。

二、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由于是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知识的迁移,所以它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一《地理》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内六区,面积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扩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

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

(二)循序渐进,设计递进式提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地理现象的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类知识,教师可将复杂知识进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难度,提出一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这些假设,还事实真面目后再进行提问。

这种提问既适用于自然地理知识,又适用于人文地理知识和人地关系较复杂、难度较大知识的学习。

它能在相对降低学习难度的条件下,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独立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例如:高一《地理》,内容是对较复杂的地理现象的研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较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知识难点和重点。

(1)假设地球不自转,表面是一个物质均一的球面(即没有陆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气环流怎样运动呢(2)实际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它会使全球性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3)实际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它又影响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课堂提问设计得当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情感渗透,使提问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提问目的的实现,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开展课堂讨论,提供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目前,课堂讨论依然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活动方式,因为课堂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经常有讨论这种活动的出现,这就说明新课标是很强调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

但是课堂讨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

如在学习必修自然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讨论往往不能达到效果,还会浪费课堂时间。

但相反,在学习必修人文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侧重于人地关系,而学生长期亲身经历这些人地关系,所以用讨论的形式能够集思广益,把课堂知识扩展出去。

比如在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变化,这样就不至于使课堂太过沉闷,而且又能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

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就能把探究性学习下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学会提取和运用知识,从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操作,既注重整体化又兼顾个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策略一、趣味式教学模块的节奏感1.1 在地理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过程中,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要的。

毕竟地理知识的教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出现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保证满足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渴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更好地进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在当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块中,教师需要进行学生兴趣引导体系的建立,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手法上循序渐进,进行学生的思维促进,保证课堂节奏的把握,再就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松紧结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放松。

1.2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地理课堂知识的抽象性,进行趣味式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日常教学节奏的控制。

毕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数据知识都需要学生进行掌握,如果学生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是很难提升地理学习效率的。

针对某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日常地理知识的规律,进行相关难记知识点的口诀化,这样引导式的教育,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趣味式教学模块节奏的掌握,需要教师做好认真的备课工作,需要教师良好地掌握课堂节奏,需要教师进行趣味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

1.3 这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这是掌握课堂节奏的不二法门。

当然,在日常实践上,教师要注意到一些关键的教学步骤,这与教学的节奏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基础教学环节的循序渐进,学生知识认知上的积累,对学生各个阶段学习的认识等,都需要教师良好地把握住各自的关键点,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需要教师注意到应用方式的灵活性。

二、教学语言及其教学方法的节奏感掌控(1)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学节奏的掌握,就要保证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一定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样性的,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学习上的新鲜感,这种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更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过程的新鲜感。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体系的健全,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避免教学形式上的单一性,保证教法的灵活性及其多样性,通过对教学形式的变化,转换学生学习过程的疲惫感,保证学生的持久学习注意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注意应用地理的特殊语言,比如顺口溜的地理化就是特殊语言的应用形式之一。

如教育学生记忆我国各个省份时,可以进行顺口溜的编造,如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对冤家死对头等。

这种形式上的顺口溜更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在省份知识的加强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磁力效应”。

地理课堂教学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的变化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2)在高中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省份具体知识是比较困难的。

比如各个省份的轮廓及其位置。

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进行形象教育法的应用。

比如可以进行拟形教学法的应用,如辽宁省像个巨大的蝌蚪,福建省像是一只鸟。

这种形象的教育法,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我国各省份版图的形象,保证学生记忆的深入。

在日常教学语言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感情的投入。

毕竟地理知识的教授都是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投入适当的感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控好教学的节奏感,教师需要进行自身教学语言的优化。

比如讲课时,要保证语言的清晰性,保证语速的控制,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3)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掌握课堂教学节奏的关键。

比如在进行内蒙古高原具体特征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情景的假设,让学生置身于内蒙古美丽的情境中,这样接下来的各种内蒙古知识的教授就相对简单了。

又如在进行东南亚国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附近国家顺口溜的编造,让学生顺着规律,掌握住各个国家的名字。

这种非常趣味化的教学语言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缓解高中地理学习的抽象性,更有利于实现学习范围的轻松化。

(4)在地理教学模块中,要想掌握好教学节奏,就需要教师把地理课堂教学当做一种艺术。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这种艺术的精髓。

为了掌控好教学的节奏,教师需要凝练自己的地理教学语言,这样就能够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益。

教师需要善于处理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做出及时的反应,采取措施保证课堂教学体系的健全。

在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避免过分的批评,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了解教育理念和教学情感,善于对教学难题进行冷处理,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化小,形成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这样恰到好处的运用冷热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5)当然,在日常实践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也就是要善于利用情绪,控制好自身的情绪,让情绪为自己所用。

因为在实践教学中,师生之间必然是需要互动的,那就需要双方情绪的融合,如果师生之间的情绪处理不好,就必然难以提升日常课堂的教学效率,更不用说掌握好课堂节奏了,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的一点,在下文中会详细地列出这样重视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