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方面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常言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始终精神饱满,用自己的情感之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引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更要倾注爱心和关心。
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多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形成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沟通感情,才能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亲近感和可信赖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情感这条清泉,就不会有学生智慧的全面发展。
”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
”如果学生有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
因此,英语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乏味变为趣味横生。
1.课前准备
如上课前让学生唱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让学生进入到老师创造的学英语氛围中,或是讲一段浅显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既锻炼了听力,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精心备课,力争挖掘每一课的生动有趣之处
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力求做到化难为易,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简笔画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沉闷的课堂渐渐变成学生的快乐园地,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信乐学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捏成其他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
日本教育家畸仁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越学越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在缺乏自信心而产生自卑心理状态下,没有老师的即时帮助,不仅正常学习受影响,连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交往活动都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
因此,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显得尤其重要。
只有自信才能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促使学生由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总之,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情感策略,以情感因素带动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