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

通过理论,体验两种颜色彩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展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才能和抽象思维才能。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浸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才能和观察才能。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浸透。

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浸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老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浸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提醒课题:流动的颜色二、课堂教学: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老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浸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交融、浸透时的美妙变化。

5、老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方法,让色和色交融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交融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展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老师进展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根底上进展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拟抽象〕二、课堂教学: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展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老师进展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2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浸透简单的构成知识。

教学重、难点:1、形体的概括才能及想象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教具学具: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惯用具、磁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粉笔)它是拿来做什么的?学生:写字、画画等老师:对(画上一条鱼 )(出示磁铁块)这些是拿来做什么的?学生:把东西吸住的老师:还能做什么?可不可以也用它画画啊学生:行或不行老师:(示范)可以想一想方法啊(摆出一条鱼)如今老师“画”出这条鱼,像不像!老师:(出示一张彩纸或报纸)老师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做这条鱼(可以用撕出一条鱼展示)如今老师把这张纸变变样子,〔用手撕出一条,搓成绳〕也可把它当成画笔来画这条鱼,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好么!(邀请学生上来,圈出一条鱼,老师可提示,摆出鱼的形状,转折处用磁铁压住)这也是一条鱼,它用的是什么材料?学生:纸条老师:刚刚老师用了几种方法来表现这条鱼啊?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三种:画的、磁铁摆的,纸条绕的。

老师:(总结引出课题)对了,不管是画的还是摆的都可以“画”出鱼来,只要我们可以把鱼的形状抓住就可以“画”出来。

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线条,今天就让我们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板书)来摆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启发、拓展思路老师:看看你们手中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啊,他们是不是让你觉得是可以运用的线条啊?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学生手中现有的线形材料:短蜡笔、彩笔、长铅笔、细绳)这些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硬有柔软弯曲。

这么多线条!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线条创造出有趣的图形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示范) ,哪位同学有更好的想法?(蜡笔)(绳子纸条)(综合运用)粉笔、彩纸3、欣赏书上小朋友的活动照片来拓展学生的思路:老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看这些同学如何运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他们的画4、布置作业:如今请大家按小组分开,讨论一下小组要做什么?老师如今出几个主题,你们选择一个或自己小组想一个(如:海底世界、动物园、太空宇宙等),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创造一幅美丽的图画(提醒摆放时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运用及队员的配合)三、老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创造出新的方法及大胆运用种材料,进展创造性和概括性的塑造图形四、组织学生布置创作的主题,进展作品展示与评析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3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1、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名字。

教具学具:变体美术字的作品,画册、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闪光材料、白纸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老师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龙飞舞凤的艺术签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

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龙飞凤舞有特色。

师:告诉学生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让别人看得清、认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稍加评价,对明星艺术签名的看法、评价。

〔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会取这个名字?对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2、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画画,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假设让你做、你有什么想法。

3、老师展示〔实物投影〕一些形式较为自由夸大变形的美术字作品让学生欣赏。

4、老师取班上任一学生的名字进展设计示范,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共同设计名字。

5、设计法:〔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

〔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

〔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6、制作法: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沫等〕先将名字笔划双勾,画知名字的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最后将这些材料均匀撒在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7、学生考虑: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运用什么方法〔绘画、剪贴、撕贴〕进展制作8、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三、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及时点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将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实物〔例:叶子、布、泡沫等〕厚实材料拼贴,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4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才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导1、作品展示老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

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老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

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

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二、讲授新课1、欣赏范作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

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展讨论、欣赏。

让学生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理解每幅画的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老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评价作业老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拟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

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

六、老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巧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究,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布置学生拾掇、整理教室卫生,美化环境。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5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绘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妙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图片欣赏。

2.提问:〔逐一简述画作〕好朋友们这些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呀?3.生汇报,师小结谈话。

师:说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老师如今长大了都特别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羡慕童年时代的你们呀!引入课题,板题,读题。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画家是怎样把快乐的童年留住的,〔板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来,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读题〕二、欣赏1.欣赏《悄悄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2.猜一猜: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悄悄话》部分图1,《悄悄话》部分图2〕3.师小结师小结:《悄悄话》是中国画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是一幅中国画,画家在作画之前,对自己要描绘的事物进展了很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快乐的神态表情,带我们走进画的意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4.谈谈生活中自己快乐的事5.〔出示《洗澡》〕欣赏《洗澡》,讨论这幅画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6.小结,情感升华。

7.理解留白〔1〕出示《耍孩儿》,欣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