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教育学基础试卷及答案8

案例分析教育学基础试卷及答案8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论语》
C.《学记》
D.《论演说家的培养》
2.专门而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论演说家的培养》
3.强调教学应走在教学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赞科夫
4.实验法是教育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A.拉伊
B.杜威
C.鲍尔
D.赫尔巴特
5.如果承认“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物界没有教育
B.原始社会没有教育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教育将伴随人类社会永远存在下去
6.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从教育的基本要素上讲,教育系统包括:
A.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B.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C.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8.“大器晚成”现象说明了人发展的哪条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的发展的是:
A.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撒谎的技巧逐步增强
B.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记忆力开始下降
C.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增强 C.成年以后,人的身体不再升高
10.通过学习《孟子》,许多学生立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志向。

这说明知识具有:
A.认识价值
B.能力价值
C.陶冶价值
D.实践价值
得分评阅人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判断对错,对者打“√”,错者打“×”。

请将答案填在下
表对应序号下的空格内。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21.教育规律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因此教育学就不应研究教育方针政策。

22.受教育者指的就是学生。

23.凡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都是发展。

24.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表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5.“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26.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说明,教育不应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7.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越来越强。

28.广义地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

29.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学生的每门功课都要取得优异成绩。

30.课程不限于教科书上写的内容。

31.教学就是上课。

32.运用讲授法的教学就是灌输式教学。

33.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34.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任课老师只要上讲好课就行了。

35.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也有积极作用。

得分 评阅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教育目的 37.社会本位论 38.学制 39.课程 40.教师 得分 评阅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要求。

------------------------------------------------- 密 ---------------------------------- 封 ----------------------------- 线 ---------------------------------------------------------
43.简述传授/接受式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4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密 ---------------------------------- 封 ----------------------------- 线 ---------------------------------------------------------
得分评阅人五、材料分析题(10分)
46.阅读下列材料,这份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你试着谈四条。

陶行知谈填鸭式教育
厚德福是北碚最地道的北方馆子。

陶行知先生在这里第一次看见填鸭,听到填鸭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久已闻名的填鸭教育。

他从厚德福里一位伙计那儿了解到填鸭的步骤:第一步是买鸭子。

先把那些皮儿可能长肥的鸭子买来。

皮儿不可能长肥的就不要。

选择准确,喂它半个月,二十天就会长得很肥,这好比是传统学校的入学考试。

第二步是预备填料,此地用的填料是四分米六分黑面,搓成“食指”大小的小条,填入鸭儿的食道。

每天填三餐,每餐填八条,费钱八分。

这好比是预备现成教材,按照一定钟点上课。

全体一律受教,不管个性如何。

在教育界里面有不少的办法和填鸭相仿。

谁要在学生需要之外悬立目的,超出学生自愿容量去灌输教材,一心一意指望学生们快快地照他主观的模样长成,使他和他的主顾可以享受,只需如此,他便是在办填鸭教育。

厚德福的朋友还告诉他,北方的填料跟这里的有些不同。

北方普遍是将面粉、高粱、麸子拌起来用。

有时也用玉米。

陶行知先生说四川玉米价钱低,为什么不用玉米呢?朋友说,这儿鸭子喉咙小,用玉米填下去会把鸭子胀死;因为填死了几只鸭,这样才知道玉米对于四川鸭不合用。

材料如果用得不对,可以填死鸭子!陶行知先生希望教育者也考虑得这样周到,否则被填死的学生又有多少啊。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扳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选自《陶行知全集》第三卷)
参考答案: 1.填鸭的过程与填鸭式教育有一些类似之处:选择那些皮儿可能长肥的鸭子——入学考试;预备填料——预备现存教材;填死了几只鸭子——被填死的学生有多少。

2.现实中的填鸭教育不及故事中的填鸭过程。

厚德福的伙计注意:备选鸭子的适宜性;选择适合又便宜的饲料;饲料的形状;每天填适当的次数。

其效果很好。

而填鸭教育没有考虑得这么全面。

3.填鸭教育在目的上追求速成与功利,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命活力。

4.填鸭教育在内容上机械划一。

5.填鸭教育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制学生的创造性。

6.填鸭教育在方法上千篇一律、机械呆板。

(评分说明:观点共6分,展开说明共4分;答案之外的观点可以酌情给分) ------------------------------------------------- 密 ---------------------------------- 封 ----------------------------- 线 ---------------------------------------------------------
得分 评阅人 六、评论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论述。

47.请你从汪金权老师2010年11月在华中师大所作的报告中概括出他的四个显著特点,并结合其报告进行分析。

1.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2.热爱教育事业;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具有教育智慧(教育机智); 5.因材施教; 6.教学有效率; 7.教育方式具有创造性; 8.专业化水平高,具有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 9.担当“心理调节者”的角色。

(评分说明:观点共6分,展开说明共4分;答案之外的观点可以酌情给分) ------------------------------------------------- 密 ---------------------------------- 封 ----------------------------- 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