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3-P91答:(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
5-P206-207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
(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
7-P322答: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包括:(1)表明“支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4-P150-153答: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
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2-P62-63答: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
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5-P193-194答: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
(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
7-P290-291答:(1)按照商法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可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上的商法的划分。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所制定的商法典及相关的单行法。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由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及相关单行法和民商合一国家包括在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
2-P70答:(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
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
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
全国2009年0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4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4-P163-165答: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5-P204答: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是:(1)合法与合理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效能与便民原则;(3)临督与责任原则。
43.简述本票的特征。
7-P322答:本票的特征表现为:(l)本票是自付票据,即本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为同一人;(2)本票没有承兑制度,这一点与汇票不同;(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3-P87答: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
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
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
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
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
2-P62-63答: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
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
5-P194-195答: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
7-P315答: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
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
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
(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
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4-P119答:(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
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
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
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
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重要作用。
法的制定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
法的适用也要运用法律意识来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