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类联考作文知识点归纳

管理类联考作文知识点归纳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要求:分析一段论证,并评价其从前提到结论的有效性。

(1)文章结构:标题开头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结尾(2)标题(注:需要使用质疑型的标题)如,①“_________”(文中的结论)吗?②冒险的/欠妥当的“__________”(建议/计划等)③“__________”(故事/试验等)应用的质疑④“对__________”(计划等)的质疑⑤(一篇)似是而非的论证⑥如此论证,失之偏颇⑦论证有待商榷⑧论证还需谨慎下结论⑨无效的“__________”之辩(3)开头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中的“错误”并非都是逻辑问题,包括概念、逻辑缺陷、前提推结论是否充分、前提推结论是否必然、充分必要性分析。

如,①上述材料通过系列论证,得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

初看之下,此文似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却感觉此文的几处论证似有不妥。

①②⑤⑥(标题)②上述材料通过对“____________”的分析,来说明/类比“____________”,该论证显然存在以下问题:③④(标题)③在上述材料中,支持方和反对方针对“_____________”进行了系列分析/激烈的辩论。

然而,该辩证/论证过程是值得商榷的。

⑦(标题)(4)正文部分正文部分通常由4~5个段落组成(3~4个论证缺陷),每个段落着重分析材料中的一个论证关系的论证漏洞,字数控制在140字左右,围绕“引—析—评”三部分展开。

“引”,即引出材料中的论证关系,并加以整理;“析”,即详细分析论证关系有效性缺失的部分;“评”,即评价论证关系的有效性。

如何“引”?如①“______”未必是“______”的原因;②“______”不必然导致/未必会导致“______”;③“______”不一定/未必能使/并非“______”;④“______”不代表/并不意味着“______”;⑤“______”未必能得出“______”的结论;⑥不能将“______”简单归因于“______”;⑦不能由“______”简单类比到“______”;如何“评”?如①因此前提不足以推出结论;②______可能恰恰是______;③因此,不能由此得出______的结论;④因此,并不能说明______是因为______;⑤所以,______与______之间没有必然联系;⑥还需考虑______,而不能仅仅依赖______;⑦那么,______不一定(成为)“______”;⑧题干把“______”和“______”简单地等同了起来。

从哪几个方面找错误:①文中出现举例的,首先考虑可能会有“以偏概全”的可能,列举的事例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以一个或两个非随机抽取的、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推断总结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比如:最近,对《华尔街周刊》的读者进行的调查中,80%的被调查者都对资本收益税的增加表示强烈的不满。

这项调查显示了全体选民将反对资本收益税的增加。

②文中出现数字百分比的列举,要分析考虑分子和分母的变化,以及样本基数的变化中的错误推理;数字缪论,数字有变化比率但没有基数,仅从数字角度来说明问题,忽略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内部特征。

③出现了一段时间后价格的变动,要考虑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几十年以后,依然不考虑价格变化。

④出现寓言故事,可能存在“不当类比”的错误;文中出现两个地区,或者两个企业等两个现象,要考虑两个现象的成因、规模、所处的产品阶段等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对比性,不在同一个坐标进行对比。

类比相似的两个人、物或事情,只是根据两个事物表面相似和事物的一些偶然属性,牵强附会地进行类比。

其逻辑是:由于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多方面)很相似,所以在别的方面也应该相似或相同。

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简单拿机器和人,动物和人,动物和企业类比都不当。

⑤要仔细分析文章是否存在前后的概念理解混淆现象,可能有“混淆概念”的错误;同一个概念,前面所指与后面所指不一致,比如前面说“新手”后面用“新作者”、“新小说作者”界定不明,混淆使用。

⑥文章结论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推理;前面的要论证的是A,结论得出A的对立面。

⑦影响文中的事件的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出现“一定、肯定、因此、所以”,考虑是否存在“想当然的绝对推理/论据不充分”的错误。

⑧最后,即使文中作者的推理是正确的,最终的解决方法是否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否会产生负面和消极影响。

(5)结尾如,①综上所述,如果论证者能够在以上几方面加强论述,应会使其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6)概念区分:①常见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是表面的、多变的、复杂的;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是内在的、稳定的。

二、论说文写作要求:针对某一论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令人信服的论证。

(1)文章结构标题开头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尾(2)标题,如①辩证地看待“______ (论点)”(3)开头______________(摘录命题材料中的语句,可以是原文)。

初听,不解其意;细想,意在言外。

这启示我们:______(破题)。

(4)“是什么”,如①______(论点),是______ 。

(比如)______ (举例),这些都是______ (论点)的典型代表。

(5)“为什么”可从正反面来叙述,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6)“怎么办”,如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到______(论点)?这就需要/要求我们______(方法)②那么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要求我们______(方法)。

方法,如:首先,在思想上,树立______(论点)的意识;其次,认识到______(论点)的重要性;最后,在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做到______(论点)。

(7)结尾,如①______(论点)让你______ ,______(论点)让你______ 。

因此,______ (论点),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②唯有坚守______(论点),方能成就卓越人生!③正确看待______(论点),走好每一步,唯有如此,个人和组织才能成就自我,铸就辉煌。

素材:论真理/功利(1)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因侵吞科研经费被捕,成为首个被取消院士称号的“两院”院士。

(2)“太史公”司马迁遭受宫刑,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3)居里夫人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以及在提炼了几十吨沥青后发现了元素钋和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论诚信:(1)世界五百强之一的美国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导致最终破产。

(2)三鹿乳业集团曾经被评选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拥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三鹿”商标,甚至夺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三鹿丧失民众信任而一落深渊。

(3)商鞅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兑现承诺给了他五十金。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商鞅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4)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面对有缺陷的冰箱,毫不迟疑地将其全部销毁,并且首先砸下了第一锤,赢取了顾客的信赖,成为行业的典范。

论承认错误:(1)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向全世界受害人民表示歉意。

让媒体惊呼:“一个总理跪下去,全国人民站起来。

”论意志: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巨人集团史玉柱曾经因投资巨人大厦(规划从38层不断“加高”到70层)由富翁变成了“负翁”,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借助保健品“脑白金”、“脑黄金”再次东山再起。

(2)民国年间,朱自清先生纵使身患胃疾,仍不为五斗米折腰,拒绝美国救济粮的施舍,以生命捍卫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原则。

(3)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刚毕业创业时,因版权问题被迫中断Facebook的运营。

可是年轻的扎克伯格并没有在公司被迫停运又受到其他利益集团排挤时放弃,而是带着整个团队一起克服困难,最终成就了如今全球用户最多的社交网站— Facebook。

论持之以恒: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沉心于试验田,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灯丝的过程中,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试验,最终他成功地发现了钨丝,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3)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历代医籍、本草、民间药方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种药物,并进一步对其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最终获得青蒿素。

(4)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聆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论合作/竞争:①泰山不辞壤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1)奔驰汽车厂和戴姆勒汽车厂从“死对头”到“一家人”实现合并,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才有了今天的“奔驰车,通天下”的成功。

(2)土豆视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局势进行理性分析,选择与优酷视频合作,并最大额度地占领了视频市场。

(3)由于爱迪生对发明交流电的特斯拉冷嘲热讽,特斯拉最终离开爱迪生,来到了西屋公司,并帮助西屋公司以50万美金的差距PK掉了爱迪生组建的通用电气公司,赢得了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电力系统的供应权。

论富/仁:(1)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的创始人—“中国首善”曹德旺,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

(2)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最初的动机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仁。

正是这种仁,成就了他日后的富。

论创新: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1)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华为每年将其销售收入1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2014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2)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大胆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使中国由贫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此外,“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中国实现了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面对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百年企业—诺基亚选择了维持现状,仍以塞班作为诺基亚手机的操作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