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点1.前庭大腺(巴多林腺)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大小1-2cm2.女性生殖系统淋巴分为盆腔淋巴和外生殖器淋巴3.子宫肌层排列内环,中间交叉,外纵4.阴道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已形成血肿5.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6.子宫内膜上2/3为生发层,下1/3为基底层7.维持子宫前倾前屈位:宫骶韧带和圆韧带8.子宫主韧带固定宫颈,防止子宫下垂,9.子宫全切除时易损伤输尿管有:切断结扎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卵巢漏斗韧带,子宫动脉结扎10.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倾斜,内2/3包裹输卵管,外1/3移行为卵巢悬韧带11.子宫附件淋巴汇入腰淋巴结12.骶岬是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标志,骶棘韧带(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重要指标,坐骨棘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重要标志。
13.扁平骨盆特征是:变直向后翘或呈深弧形,较常见。
14.会阴切除术切断的肌肉依次为: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部分肛提肌。
15.组成骨盆底外层的肌肉有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
16.骨盆底内层最坚韧,主要由肛提肌构成,耻尾肌是肛提肌最主要部分17.中骨盆平面是指从耻骨联合下缘中点,经过坐骨棘止于骶骨下端18.骨盆出口横径是指坐骨结节前端内侧缘之间的距离19.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子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子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子宫体黏膜为柱状上皮;输卵管黏膜为复层高柱状上皮20.外生殖器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内生殖器则由自主神经支配21.加强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的肌肉是肛提肌22.从子宫角前面至大阴唇前端为圆韧带;从宫颈到达骨盆侧壁的韧带是主韧带;卵巢动静脉从骨盆漏斗韧带穿过23.左侧卵巢动脉来自肾动脉;右侧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24.盆底的浅层肌肉的肌腱在阴道外口与肛门之间会合形中心腱;覆盖于耻骨弓与坐骨结节之间的三角形平面上的是尿生殖膈;盆底最深部最坚韧的一层,有提肛肌及其筋膜组成的是盆膈25.中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26.乳房发育是女性青春期发动标志和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月经初潮在之后2.5年左右,为青春期重要标志27.正常月经量为30-50ml,>80ml称为月经过多28.卵泡的发育: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29.卵巢基本生殖单位为始基卵泡,胚胎20周时最多,生育期约400个左右卵泡发育成熟,其余自行退化闭锁。
始基卵泡由初级卵母细胞+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构成。
30.窦前卵泡由初级到次级分化,出现透明带,颗粒细胞出现FSH、E2、T受体,卵泡内膜细胞出现LH受体。
窦前卵泡具备合成性激素的能力。
31.窦状卵泡形成卵泡液和卵泡腔,颗粒细胞出现LH、前列腺素、催乳素受体。
32.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又称为格拉夫卵泡,结构包括卵泡外膜(与卵泡间质无明显界限)、卵泡内膜(内含血管),颗粒细胞(不含血管,营养来自卵泡内膜)、卵泡腔(含卵泡液和雌激素)、卵丘(内藏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直接围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外——内)33.卵母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其内分泌调节为排卵前血LH/FSH峰的出现34.黄体成熟在排卵后7-8天,退化在排卵后9-10天。
35.颗粒黄体细胞+卵泡膜黄体细胞(前体为卵泡内膜细胞)+卵泡外膜包围=黄体36.卵巢合成并分泌的激素为甾体激素(属于类固醇):雌激素(C18)、少量雄激素(C19)、孕激素(C21)。
孕烯酮醇为所有甾体激素的前身物质。
37.雌激素在月经第7天分泌迅速增加,排卵前形成高峰(第一次高峰),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第二次高峰(低于第一次),月经前为最低水平。
(雌激素由雄激素转化形成)38.孕激素在卵泡早期不分泌,成熟卵泡分泌少量,排卵后增加,排卵后7-8天分泌达高峰,月经来潮时降至卵泡期水平。
39.卵泡内膜合成分泌雄烯二酮,卵巢间质合成分泌睾酮。
40.卵泡膜细胞中胆固醇(孕激素)在LH作用下转化为雄激素(雄烯二酮和睾酮),在颗粒细胞内雄激素在FSH作用下转化为雌酮和E2,最后转化为E3。
41.腺垂体激素包括:FSH、LH(糖蛋白)、PRL(多肽)42.FSH作用:直接促进窦前和窦状卵泡生长发育;激活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进E2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优势卵泡选择和非优势的闭锁;在卵泡晚期与雌激素协同作用诱导颗粒细胞合成LH受体,为排卵和黄素化做准备。
43.LH作用:卵泡期刺激卵母细胞合成雄激素;排卵前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黄体期维持黄体功能,促进E、P的合成与分泌。
44.雌激素低于200pg/ml时对下丘脑GnRH和垂体FSH分泌负反馈,当高于200pg/ml正反馈,形成FSH和LH排卵排卵峰45.促使子宫发育,促使第二性征发育为雌激素46.对丘脑下部及脑垂体前叶的反馈雌激素-正负反馈,孕激素-负反馈47.子宫内膜增殖期(5-14d)特点:早期(5-7d)内膜薄1-2mm;中期(8-10d)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有分裂象,间质水肿;晚期(11-14d)血管增生呈螺旋状。
48.子宫内膜分泌期(15-28d)特点:早期(15-19d)出现糖原空泡;中期(20-23d)内膜呈锯齿状,出现顶浆分泌,排卵后7天分泌活动达高峰,与囊胚植入同步;晚期(24-28d)内膜厚10mm呈海绵状,间质细胞分化为蜕膜样细胞。
49.雌激素受体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含量最高,孕激素受体在排卵时达高峰。
50.宫颈粘液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在月经周期6-7天出现,排卵期最典型,22天左右完全消失,代之为椭圆体。
51.雌激素促进乳腺腺管增生,孕激素促进乳腺小叶和乳腺腺泡发育52.雌激素促进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生成,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53.肾上腺是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由于21-羟化酶缺陷,致使雄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女性男性化54.Ⅰ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伴有卵巢功能低下55.合体细胞由朗汉斯巨细胞分化而来,朗汉斯巨细胞是分裂生长的细胞,妊娠晚期朗汉斯巨细胞退化稀疏呈断续排列56.精子获能的部位在子宫腔和输卵管腔,受精的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和峡部连接处,受精卵着床部位多在子宫后壁上部57.受精72h(3d)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葚胚即早期胚泡;受精后5-6d受精卵透明带消失,体积迅速增大形成晚期胚泡,受精后6-7d受精卵着床。
58.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分为底蜕膜(胎盘的母体部位),包蜕膜(妊娠14-16周包蜕膜和真蜕膜逐渐融合,宫腔功能消失),真蜕膜59.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内到外: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胎膜(平滑绒毛膜和羊膜构成)、脐带(1脐静脉2脐动脉)、羊水。
60.羊膜为胎盘最内层,表面光滑,无血管神经。
61.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为叶状绒毛膜,为胎盘主要部分。
长入底蜕膜的绒毛称为固定绒毛。
胚胎发育至13-21天,绒毛形成,受精后3周,胎儿血循环建立。
62.晚期胚泡着床后,滋养层细胞内层分化为细胞滋养层(即朗汉斯巨细胞,生长分裂),外层分化为合体滋养层(执行功能,细胞滋养层分化而来)63.胎盘物质交换的部位在血管合体膜。
交换方式有○1简单扩散:氧气、二氧化碳、水、Na、K、脂溶性维生素○2易化扩散:葡萄糖○3主动转运: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Ca、Fe等64.母血中IgG通过胎盘,胎儿获得被动免疫65.胎盘合成激素和酶:○1HCG:糖蛋白激素,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受精后6天形成,10天可测出,妊娠8-10周高峰,产后2周消失,诊断早孕最敏感○2HPL人胎盘生乳素:多肽激素,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妊娠5-6周测出,妊娠34-36周高峰,产后7小时消失,调节代谢,抑制排斥○3雌激素:早期卵巢黄体产生,10周后胎儿-胎盘单位生成○4孕激素:早期卵巢妊娠黄体产生,8-10周后胎盘合体滋养层主要产生。
66.脐带足月长30-100cm,平均55cm,胎儿含氧量最高的为脐静脉血,含氧量最低的为脐动脉血。
67.羊水早期来自母体血清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为主要来源。
足月胎儿吞咽羊水500-700ml/h,通过胎膜母体与羊水交换400ml/h,通过胎盘母儿液体交换为3600ml/h。
妊娠8周羊水5-10ml,妊娠10周为30ml,妊娠20周为400ml,妊娠38周为1000ml最大,妊娠40周足月为800ml,过期妊娠为300ml。
羊水PH7.20.68.雌激素生成:母体胆固醇在胎盘内转为孕烯醇酮,经胎儿肾上腺产生大量硫酸脱氢表雄酮,经胎儿肝脏后至胎盘转化成雌三醇再由母体尿中排出69.胚胎8周B超可见心脏搏动;12周外生殖器已发育;16周确认性别;18-20周胎动。
妊娠前5个月胎儿身长=妊娠月数的平方;妊娠5个月后胎儿身长=妊娠月数*570.胎儿脐静脉闭锁为肝圆韧带,脐动脉闭锁为腹下韧带,动脉导管生后闭锁为动脉韧带,卵圆孔于生后6月内完全闭锁,胎儿血全为混合血。
71.胎儿红细胞来自卵黄囊,妊娠10周由肝脏生成,后期骨髓和脾脏造血。
妊娠8周后出现粒细胞,妊娠12周后胸腺、脾脏生成淋巴细胞。
妊娠6周甲状腺分泌(最早发育的内分泌器官),妊娠12周分泌胰岛素。
72.妊娠足月时子宫增大为35*25*22cm,多右旋;宫腔容量增加1000倍;子宫重量增加20倍;子宫增大最初受激素影响,中期子宫肌细胞肥大,晚期宫腔压力导致肌细胞伸长。
73.子宫宫底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下段次之,子宫颈最少。
74.Braxton Hicks收缩: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特点是宫缩稀发、不规律、不对称,随妊娠进展不断增加直至妊娠晚期,宫腔压力为5-25mmHg,时间不足30秒。
75.Chadwick征:妊娠后,阴道黏膜变软,水肿充血呈紫蓝色。
阴道PH降低,防止感染。
76.妊娠后母体心脏左上前方移动,心尖搏动左移1-2cm,多数心尖处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孕32-34周心排出量及血容量达高峰,易发生心衰。
77.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右侧居多78.孕妇血液相对稀释,血红蛋白110左右,网织红细胞↑,血浆白蛋白↓,白细胞7-8周增加,妊娠30周达高峰,中性粒↑;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变化不大,ESR↑,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79.妊娠期孕妇胸式呼吸为主,肺活量无变化,通气量↑40%,潮气量↑39%,残气量↓20%,肺泡换气量↑65%。
80.妊娠期孕妇空腹血糖略低于非孕期,糖耐量试验血糖增高幅度大且恢复延迟,靶细胞有拮抗胰岛素功能。
妊娠期基础代谢率早期↓,中晚期↑,身体处于正氮平衡。
81.子宫复旧一般需要6周,产后1周如孕12周大小,产后10日子宫降至盆腔82.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血管形成血栓,若子宫复旧不良血栓脱落,造成晚期产后出血;非胎盘面血管发生玻璃样变逐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