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1目的编制本程序的目的在于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满足顾客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本厂所有产品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4MIE) 及关键工序。
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和确认、产品的防护、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本程序的全面贯彻和正确执行。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发放和组织实施以及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工位器具和生产环境的总体控制和管理。
3.3 质量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以及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总体控制和管理。
3.4 采购部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供应。
3.5 采购部负责贮存以及成品的贮存、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3.6 质量技术部负责生产现场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更改以及技术问题的处理。
3.7 办公室负责生产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以及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8 车间负责“人、机、料、法、环”(4M1E)以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和管理。
3.8 仓库按《仓库管理规定》负责对库存物资的贮存管理。
4程序4.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4.1.1 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技术质量部应提供图纸、产品及包装标识及检验标准。
4.1.2技术质量部应将全部作业活动在工艺规范中得到清晰的描述以满足设计输出要求,并负责编制特殊工序的工艺文件;并组织有关部门、车间有关人员对特殊工序能力进行验证。
其它职能部门负责验证人员、设备、材料、加工过程、环境能否满足技术要求。
4.1.3技术质量部对过程中使用的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以保证量具、检具现场使用的有效性。
4.1.4 生产计划4.1.4.1生产部依据订货合同和成品库存并结合车间生产能力,编制《生产计划》或《生产通知单》。
4.1.4.2车间依据《生产计划》或《生产通知单》安排工人生产。
4.1.5人员控制从事生产和检验的员工均应是经过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具备从事本岗位工作应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资格确认的人员4.1.6设备控制4.1.6.1对生产和检测所需使用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合理配置、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精心维修、周期检定( 校准 ) 、明确标识、妥善管理。
4.1.6.2生产和检验人员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做到:努力学习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便于正确使用。
b)使用前应看清其技术状态标识,并作检查或校准,使用过程发现异常应及时向车间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
c)认真作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1.7材料控制4.1.7.1仓库保管员在原材料入库与发放过程中,应认真核对实物与“领料单”上的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相符,手续是否齐全,执行仓库管理的有关规定。
4.1.7.2仓库应提供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交车间领用。
4.1.7.3车间有关人员或生产工人应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上道工序流转到本道工序的产品进行验证。
验证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批次是否正确、清晰、齐全;b)产品是否经过检验和试验并合格;c)有无明显的不合格品,若有必须剔除。
4.1.8文件控制4.1.8.1 对生产现场技术文件 ( 如设计图样、工艺规程、检验准则、作业指导书等) 必须进行控制。
具体控制和管理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1.8.2车间生产和检验人员对技术文件应做到:a)检查技术文件是否经过审批,是否现行有效,是否清晰、是否齐全;b)对技术文件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持执行;c)若发现技术文件有错误,应向车间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随意更改。
4.1.9 环境控制4.1.9.1 对工作环境应进行适宜的控制,保证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实行安全、文明、均衡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具体控制和管理按《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1.9.2车间对生产、检测场所应进行合理规划、定置管理,并通过经常性的5S 活动,保持设施和产品清洁卫生、明亮通畅、整齐有序;对有温度、相对湿度、清洁度等要求的场所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其特定环境条件的要求。
4.1.10关键工序的控制4.1.10.1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a)形成关键件 ( 特性 ) 、重要件 ( 特性 ) 的工序;b)工艺难度较大、质量较易波动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c)加工周期长,材料价格贵的工序。
4.1.10.2关键工序的控制办法(除4M1E外,还应该做到)a)编有祥细的作业指导书;b)人员实行培训考核、合格发证、持证上岗;c)实行“三定”即定人员、定机器、定方法;d)实行全数检验或提交合格质量水平;e)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f)作为各类审核、检查的重点;g)在技术文件、生产现场等处明显标识。
4.1.11 特种工艺的控制4.1.11.1特种工艺的设置原则a)该工艺过程的产品无法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或完全验证;b)该工艺过程的产品无法用经济的手段加以验证或完全验证;c)该工艺过程的产品仅在使用或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
4.1.11.2特种工艺的控制方法(除4MIE外,还应该做到)a)过程经过事先确定并连续不断地对过程参数进行监控 ( 如定时、定量记录参数 );b)人员实行培训考核、合格发证、持证上岗;c)作为各类审核、检查的重点。
4.1.12 生产过程应安排和实施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满足顾客要求。
4.1.13 对生产过程中发生和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1.14 当怀疑工序能力不足时,应进行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4.1.15 只有经过检验和试验合格的产品才准放行、交付。
否则,不准放行、交付。
在产品放行、交付的质量证明文件上应有授权检验人员的签名或盖章认可。
4.1.16 产品交付后的活动应按合同的规定执行并遵守相应的文件规定。
4.1.17 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记录应认真填写并妥善保存。
4.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4.2.1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和产品质量检验员应进行岗位培训或工作经历确认,合格的方可上岗。
对特殊工序的操作方法和检验必须规定专用的工艺文件,并对其工艺装备进行鉴定认可和有效的控制。
检验员应对影响产品特性的特殊工序的过程参数进行监控,并做好可追溯性记录。
4.2.2生产人员和质检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4.2.3技术质量部负责规定测量监控装置的校准周期,对照能溯源到国际和国家基准的装置,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调整。
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如自制检测设备等,应规定校准的依据并形成文件并记录校准情况。
4.2.4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材料、设备、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4.3 服务提供4.3.1产品的售前服务4.3.1.1有效地识别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样本或有关资料,做好售前咨询工作。
4.3.1.2销售部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
4.3.2产品的售中服务保持与顾客良好的沟通,根据顾客需求,对顾客进行产品的安装、调试和与产品使用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为顾客正确使用本公司产品打好基础。
4.3.3 产品的售后服务4.3.3.1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顾客现场产品调试服务及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由售后服务人员负责组织解决。
4.3.3.2销售部应详细了解顾客来电来函中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和有关要求,填写《售后服务通知单(反馈表)》,写明顾客要求服务的内容和时间。
4.3.3.3销售部根据顾客要求服务的内容,组织人员的落实、技术资料准备及预定抵达现场的时间等,并在最短时间内(不超过24 小时)答复顾客。
4.3.3.4合同要求时,服务人员必须按照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及外来图的要求现场对产品进行调整、调试。
4.3.3.5现场服务包括以下内容:a).... 按合同规定,服务人员传授操作和维修技能,做好技术咨询工作;b).... 按合同规定,公司生产的成套设备在顾客安装过程中或验收时,服务人员协助进行调试;c).... 对公司生产的产品因制造、运输或安装过程而出现的质量问题,服务人员对其进行处理,确保顾客正常使用。
4.3.3.6对于在售后服务中发现的因本公司原因而造成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人员应及时反馈,技术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并对其进行验证、监督。
4.3.3.7服务人员服务后在《售后服务通知单(反馈表)》上记录售后服务内容及结果,请顾客认可后双方签名,带回公司销售部留存。
4.3.3.8售后服务人员负责针对因本公司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并对售后服务情况进行反馈。
4.3.3.9销售部根据服务结果建立产品售后服务记录台帐,台帐应包含:用户名称、产品名称、服务时间、处理结果。
5相关文件5.1 《文件控制程序》5.2 《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5.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4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生产通知单6.2月份生产计划编号:生产通知单年月序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单位计划数生产期限备注①存根编制 / 日期:批准/日期:说明: 1 联存根2联检验3联车间4联仓库编号:生产通知单序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单位计划数年月生产期限备注①存根编制 / 日期:批准/日期:说明: 1 联存根2联检验3联车间4联仓库月份生产计划编号: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月度位计划上旬其中中旬下旬备注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计划数完成数编制 / 日期:批准/日期:过程检验记录单编号:半成品名称产品来源图样代号检验依据批量(N)抽检数(n)实际检测结果不合格数合格率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123456检验结论检验员日期备注注: 1、在10 件以内记录实测结果,10 件以上记录范围。
2、无定量要求项符合用“√” ,不符合要求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