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肠道传染病暴发现场消毒技术方案1.概述: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 ,病原十分明确的 ,已给予了特定的名称 ,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戌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除此之外统称为其它感染性腹泻,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同属国家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有的病原体,如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排泄物细小飞沫污染食物和环境。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肠炎耶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诺如病毒、人轮状病毒以及阿米巴原虫等,新近还发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斯特菌等病原体。
2.消毒原则:合理用药,保护环境;保护水源,防止人粪污染;加强饮用水、污水、粪便消毒;注意食品卫生,加强餐用具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用品和物体表面消毒。
消毒的同时开展灭蝇、灭蟑螂工作。
3.消毒工作的组织与质量控制3.1分工负责:市、区疾控中心和疫情发生单位各指定一名专人成立消毒组,负责消毒组织工作。
市疾控中心主要负责消毒技术指导,区疾控中心负责消毒工作的具体落实和疫点的消毒工作,以及对临时消毒人员和居民的培训,疫情发生单位负责消毒组织工作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3.2质量控制: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消毒质量控制和检查。
质量控制容主要为:消毒药械的选择;消毒剂的质和量,设备性能;消毒实施过程:消杀人员水平与操作,给药量,均匀量、覆盖面、环境因素影响等;消毒效果评价;消毒前后采样监测。
4.消毒围:4.1居住、学习、工作场所。
4.2食品销售生产场所、公共娱乐活动场所。
4.3开水房及其它饮用水供水场所、水站、水井、水塔、水塘等。
4.4污水处理厂、垃圾桶、垃圾站、化粪池。
4.5病人隔离区、医院。
4.6运输工具。
5.消毒对象:饮用水(水站、水井、水塔、水塘等)、饮水机、食物、餐具、用具、环境、污水、垃圾、排泄物(分泌物)、厕所、运输工具。
6.消毒药械6.1消毒药品:过氧乙酸、二氧化氯、漂白粉、漂精片、84消毒液、优氯净、三氯片。
6.2消毒器械: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气、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烟枪机、紫外线灯、消毒机、消毒柜等7.消毒方法7.1餐用具等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法,煮沸消毒10 min~3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60 min。
化学消毒可用250mg/L二氧化氯或250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消毒柜消毒按说明书7.2瓜果、蔬菜类: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 min,再用清水洗净。
7.3饮水设备和饮水机等:用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再用清水洗净。
7.4环境、物体表面:地面、墙壁、门窗、家俱表面等,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或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7.5衣物、被褥、书籍、电器、机等: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 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和不能喷洒和浸泡的物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 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h~2h。
也可采用消毒机进行消毒,消毒方法见消毒机说明书。
家用物品、家俱、玩具:用 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7.6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用 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和呕吐物中,作用2 h。
7.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以使外都达消毒目的。
7.8运输工具:车外表面和空间,可用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min。
7.9厕所: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7.10垃圾: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min以上。
7.11污水消毒:有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单位加大投氯量,余氯在4mg/L~6 mg/L 时,即可排放。
没有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单位每10 L污水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 ml,或加漂白粉4 g。
混匀后作用1.5 h~2 h,余氯为4mg/L~6 mg/L时即可排放。
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
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
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7.12水井消毒:(1)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 min。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 min后即可使用。
一般要求余氯量为0.5 mg/L。
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次~3次。
所需用漂白粉量应根据井水量、规定加氯量与漂白粉含有效氯量进行计算。
例如:某一园井直径0.8 m,水深2.5 m,消毒时规定加氯量为2 mg/L,所用漂白粉含25%有效氯,则其用药量可按下式计算:井水量 = 0.8 2 × 2.5 × 0.8 = 1.28 m3应加有效氯量= 1.28 m3 × 2 g/m3 = 2.56 g需用漂白粉量= 2.56 g ÷ 25% = 10.24 g用含氯量为40%的饮水消毒片消毒,每片1克,每片含400mg有效氯,需加多少片。
需消毒片1.28 m3 × 2 g/m3 ×1000/400mg//L = 6.4片井水量的计算圆井水量 = [水面直径(m)]2 × 0.8 ×水深(m)方井水量 = 边长(m)×边宽(m)×水深(m)1 m3 = 1 000 L。
1 m3水重 1 t。
(2)持续加漂白粉法:为减少对井水频繁进行加氯消毒,并持续保持一定的余氯,可用持续消毒法。
持续法常用的工具有竹筒、无毒塑料袋、瓷罐或小口瓶,可因地制宜选用。
方法是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个~6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2cm~ 0.5cm。
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
一般竹筒装漂白粉250g~300g,塑料袋装250g~500g。
将加漂白粉容器口塞住或扎紧,放入井,用浮筒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慢慢从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一定的余氯量。
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
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
7.13河、湖、塘水消毒及防污染管理:河、湖、塘采取自净和消毒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污染和使用情况进行消毒和管理。
(1)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
清除取水点周围100 m 各种污染源,禁止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并防止牲畜进入。
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
(2)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
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
(3)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
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确实需要消毒的按污水消毒方法消毒。
7.14.缸水消毒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
当缸水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进行消毒。
混凝沉淀时,以一水缸装原水,用明矾混凝沉淀。
处理时,用一竹筒(或其它替代物),直径3cm~4cm,长1 m左右,筒底四周钻几十个小孔,将明矾从竹筒上部装入,在缸水中搅动。
通常用量为每100 kg水加明矾50 g。
也可用其他混凝剂。
静置沉淀约1 h后,取上清水至砂滤缸过滤。
砂滤缸中细砂以0.5 mm粒径为宜,粗砂直径宜为0.8 mm。
细砂与粗砂层厚各为15cm~20cm。
每层用棕皮或其他材料隔开,表层与底层都放置石子。
砂滤缸使用一定时间后,当滤速减慢或滤出水变浊时,将滤材取出用清水洗净后重新装入可继续使用。
将经洁治处理的水引入消毒缸中进行消毒。
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4mg/L~8mg/L,作用30min。
使用片剂含氯消毒剂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书投放。
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mg/L~0.5mg/L 者,即可饮用。
8.消毒时间:疫点终末消毒在24小时完成,疫点随时消毒每天不能少于2次,疫区预防性消毒每天不能少于1次。
消毒持续时间以流行已得到控制,无新发病例发生,即可转为常规预防性消毒。
9.消毒培训容:9.1消毒方法:主要是方案的第7条容。
9.2消器械的使用:喷雾器、消毒机、消毒柜等器械的使用。
9.3消毒药品的配兑:需要消毒场所面积的计算,容器容量的计算,配比浓度的计算。
10.消毒效果评价:消毒前后对消毒对象进行采样检测。
主要是物体表面,必要时对餐具、饮用水和其它消毒对象进行检测。
消毒后消毒对象中自然菌的杀灭率应≥ 90%。
餐具、饮用水等评价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11.小结和总结11.1消毒点及时填写消毒记录表,各消毒小组对每天消毒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小结。
11.2疫情完全控制后,对整个消毒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11.3整理资料,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