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公示
目录索引
1、规划理念
2、发展目标定位
3、空间发展策略
4、生态保护策略
5、产业发展策略
6、交通发展策略
7、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8、开发实施策略
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城市发展资源,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促进市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今年6月,市政府开始组织《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9月底,编制单位完成了规划的初步成果。
10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会议中心召开《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初步成果汇报会,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初步成果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形成了本次《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征求意见方案)。
为使该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指导中心城区的健康有序发展,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予以公示,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公示时间为2007年12月18日—2008年1月7日
2、意见反馈方式:
(1)发送电子邮件到:
(2)传真可发送到:
(3)信件寄往:河源市沿江东路规划建设大厦总工室联系电话:
(4)市民可在公示期间登陆河源市政府门户网(,并可在论坛上发表意见。
河源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河源市规划建设局
引言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接江西省,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历史悠久的客家文化地区,
也是广东省自然生态环境极其优越的地区。
1988年建市以来,河源市社会经济发展开始步
入快速的发展轨道,总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河源市中心城区位于河源市域西南部,包括源城区、东源县仙塘镇与新港镇、紫金县古
竹镇与临江镇所在的行政区域,总面积约111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6万人,其中城市规
划重点建设区主要包括市区、高新区、东源县城、埔前镇区、新港镇区、临江镇区、古竹镇区
及邻近地区等,面积为248平方公里。
进入21世纪,河源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实力迅速提升,城市人
口与用地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河源市中心城区
的发展越来越面临着用地紧张、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挑战与问题。
2007年5月,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中心城区要着力创建‘五个城市’,
建设最适宜人居、旅游、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抓住广(州)河(源)、河(源)紫(金)高
速公路开工建设的机遇,统一规划和加快整合源城区,东源县的仙塘、新港镇,紫金县的临
江、古竹工业园区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综合开发、县区共享’的
方针,形成中心城区景观带和经济发展产业带。
”
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007年6月,市政府决定开展《河
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
该规划作为宏观层面的规划,主要解决区域性、战略性
与结构性的问题,其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对中心城区总体发展思路的明确和对下一层面相关规划
的指导。
本规划主要从规划理念、发展目标与定位、空间发展策略、生态保护策略、产业发展
策略、交通发展策略和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等七个方面对河源市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进行规
划。
1、规划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环境条件良好的后发地区,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应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实施生态建设战略,力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城市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区域协调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
建共享河源市中心城区应加强与周边区域,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协调,促进区域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河源市中心城区应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时,应持续创造良好平台,吸引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
2、发展目标定位返回目录索引
发展目标(1)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求的具体体现。
未来河源市中心城区将持续努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系统完善、城市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人文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的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
(2)区域协调目标:统一、有序、共享
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明确一致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调城市建设时序,实现河源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一区两县”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区)统一协调、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目标。
(3)产业发展目标:结构合理,集约化和集群化程度高
河源市中心城区应通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经济结构、整合各类资源来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推进工业化带动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等途径来提高经济实力,促进产业集约化和集群化水平的提高,成为极具竞争力又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心城市。
(4)空间发展目标:集约紧凑
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由分散走向有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构筑集约、紧凑、和谐的城市空间。
(5)文化发展目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深入挖掘河源客家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弘扬具有独特魅力的客家文化;在建设生态河源的基础上,丰富万绿河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河源丰富且独特的恐龙文化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恐龙文化之乡。
发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粤东北特色中心城市,河源市政治、
展定位经济、文化中心,以新型工业、旅游休闲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
粤东北特色中心城市:《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确定河源是粤东北山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河源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以及“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特色的日益凸显,河源市中心城区将成为粤东北独具特色的中心城市。
河源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源市中心城区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河源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以新型工业、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工业,加强各类设施的建设,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协调,形成最适宜人居、旅游、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河源市中心城区应逐步实现以清洁生产为主要特色,以生态工业园为主要载体,通过发展效率高、产出大、污染少等类型的工业,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城市。
同时,依托河源市中心城区丰富的自然、人文、古生物资源,大力促进具有以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科普教育等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业发展。
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
规划到201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55万人,比2006年增加约9万人;202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75万人左右,比2006年增加约29万人。
(2)建设用地发展规模
通过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实现有效节约用地。
规划到201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10-120平方米;202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约110平方米。
附录
中心城区在河源市的区位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区位条件
河源地处珠三角东北门户,是粤赣、广梅产业带和城镇轴的轴心和接力站,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突出,交通便利,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是南连珠三角北接闽、赣、浙的重要通道,是广东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
中心城区位于河源市域西南部,与惠州接壤。
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南北贯通,距离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大城市均在200公里内。
3、空间发展策略
河源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空间主要沿205国道向南部的高新区拓展,跨越东江向东部的拓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本次概念规划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及地域分区等方面对河源市中心城区空间的发展进行阐述:
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