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资料

最新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资料

弥渡县白总旗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1.区域概况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

地理坐标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5°32′。

东至水目山顶与祥云县交界;西至隆庆关(龙箐关)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疆,宽26公里;北至九顶山巅与大理市、祥云县分壤;南至牛街乡的太平山顶与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接连,长82公里;东南部接壤楚雄州南华县。

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6%,山区、半山区面积139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34%。

弥渡县自古就是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的交通要冲,唐代就有古驿道过境,上通京城长安,西达保山,可出缅甸;西北通丽江、中甸;西南通临沧,可出老挝、泰国。

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14国道和320国道(老线)在县境北部纵横交汇,并有连接线与楚大高速公路相通,是昆明通往滇西和滇西南的咽喉要地。

弥渡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驻地——弥城镇,东至昆明320公里,西北至州府大理市60公里,南往临沧238公里、达思茅469公里。

项目规划范围以白总旗温泉两边山30度坡度以下祥临高速公路以东为界,和凤凰山南侧35米等高线、炮台山山脊线东侧为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5.033公顷。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

立体气候明显,从低热河谷龙树大桥,到高寒山区的朵祜,平均温差7.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区热,坝区暖,半山区、山区凉,高寒山区冷”的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最热月的六月份平均气温为21.7℃,最冷月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8.9℃,年较差为12.8℃,但气温日较差大,为29.4℃。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三面环山、一泉(温泉)、一路(祥临公路)的格局。

呈狭长形腹地。

三面山体山势较高,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山体景观背景。

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以山林地、中高产农田为主体,有少量居住用地。

现状道路以西边的祥临快速公路为主,联接进入县城的入口公路。

现状村庄主要分布为用地北边的白总旗自然村落,白总旗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沿山体一带,建筑布局灵活自由,依山而建,沿路有数处水流,古树环抱,环境清悠。

村中居民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

在规划中不考虑将村落纳入集中布置。

项目中部地形地貌富于变化,缓坡、小谷地、山溪相间。

并且有一处现状温泉,周边地势低洼,可考虑在规划中形成较大水体景观。

白总旗温泉地处与双龙海塘隔路相望的三面环山的合围区域中,具有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

温泉流量大,有益矿物质丰富,水温较高(65℃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利用价值。

但由于个体承包商规划理念和经营理念落后、温泉水仅用于饲养热带鱼和作为露天游泳池供当地周边居民使用,周边均为农田和林地。

资源开发及不合理,一方面影响了周边农田的生产,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地热温泉资源,使得温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只是停留在小农意识的层面。

用地范围东、南、比边的山体最高高程1789.5米,山势陡峭,景观良好,有依山就势建筑温泉旅游度假别墅的良好条件。

3.客源市场分析3.1客源市场现状白总旗客源市场主要以滇中(南华县)、滇西(景东县、南涧县、祥云县、巍山县)、滇北(丽江、香格里拉)方向游客为主,昆明方向和本地游客为辅,游客来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

除了以温泉度假为目的地的游客外,还有从周边景区分流到此的游客:如到大理旅游及大理民族三月街节民族节的游客、以及部分来天生桥景区进香的香客等等。

除了现有简陋的温泉洗浴之外,白总旗温泉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

因此要提高白总旗温泉的游客规模和旅游收入,必须首先适度发展餐饮、酒店、商务会议、住宿设施。

由于受到气候影响,每年的旅游高峰集中在夏天7、8两个月。

因此,如何提升旅游淡季的客流量也是在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2目标客源市场白总旗是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的一部分,白总旗温泉的开发与密祉、牛街和红岩相辅相成。

密祉的主要功能是生态文化以及中等休闲游客,牛街是历史文化旅游,红岩将开发成为休闲度假旅游,而白总旗温泉的功能重点是高层次会议、温泉度假中心。

随着2008年祥临快速公路建成,祥临路北接国道主干线楚大高速公路,向南通往中缅边境南伞口岸、清水河口岸和思茅、景洪等地,是云南西南部的运输大动脉和国道214线(西宁—昌都—香格里拉—大理—临沧—景洪)的重要路段。

祥临路将畅通滇西南路网,构建从中国昆明前往缅甸的便捷通道。

白总旗温泉旅游度假区地块位于祥临公路旁边,具有交好的交通、客源优势。

白总旗温泉度假区建成后的客源市场规模将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3.2.1地理细分一级客源市场:四川、重庆、昆明地区高消费度假休闲游客。

二级客源市场:周边游客,主要是从滇中、滇西、滇北的游客;来滇西参加会议的游客。

潜在客源市场:境内境外背包族游客、国内观光游客。

客源市场人口规模大,可支配收入在滇西位于前列。

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3.2.2旅游次第细分:以白总旗温泉为目的地的独立市场、以来大理其它区域娱乐、度假为主的分流市场,以太极顶、天生桥为主要目的地分流市场。

3.2.3旅游目的细分:观光(自然风光)、度假、娱乐(餐饮、酒店、别墅、娱乐中心)、自然(野营)、商务会议(与娱乐、观光、度假相结合)。

3.2.4特殊兴趣细分:佛教禅宗爱好者/修行者、野营爱好者。

4.规划依据《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行条例》《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GB/T17775—2003)《弥渡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5年)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其它相关现行规范、规定等5.规划原则1.要适应国内发展的潮流,由功能单一的传统型度假区向多功能复合型度假区转变。

2.要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维护强化风景区的优势及连续性,强调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在25度坡以下进行建设。

3.尊重地域文化,深入发掘地方特有的历史及民俗文化,并妥善处理当地居民的退耕、退田安置工作。

4.提升并完善景区环境,提供高档舒适的旅游度假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淡季客流量。

6.规划构思及特点6.1规划思路在发展趋势上,从单一传统型度假区向多用途、多功能复合型度假区转变。

尊重地域文化,建筑风格具地方特色。

温泉度假区的建设需开发与保护并重。

6.2规划构思白总旗温泉度假区规划范围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在规划中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过度保护,在规划中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正如《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所言:白总旗温泉应是一个“温泉‘斯吧’”,过分强调“生态”会使其陷入错位的境地。

本项目在规划中结合国家旅游风景度假区的定位,充分保留并利用现有温泉,山体,林地及水体等景观环境资源,以低密度高强度为开发原则,建设提供国内先进水准的温泉旅游度假会议休闲功能,同时富于鲜明弥渡民歌、花灯文化的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

在规划中首先确立一个整体化的大景观系统,构筑一个既生态又充满生机的温泉度假区核心区,并以此来联系度假区内的各种产品。

6.3方案特点创造多功能复合型温泉度假区美国土地利用学会(ULI)在《度假区开发设计手册》说到:“能够建立紧凑的结构系统将度假区的各种产品联系起来的解决办法是在地块中心建一个‘度假区’中心”。

“成功的度假区和其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旅游社区,在他们的不同开发阶段中,商业零售与娱乐都扮演着一个整体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像‘胶水’一样把社区的各部分紧紧地粘在一起。

”英国曼纽尔·鲍德-博拉(ManuelBoud-Bovy),费雷德·劳森(FredLawson)在《旅游与游憩规划手册》中也提到:“应当避免把主要的游憩活动分割成各自独立的部分。

设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使得相关的游憩分区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接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崛起,但现有的旅游产品最大的弱点就是单一性十分明显,基本上是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特种旅游的产品都有待发展,尤其是温泉度假旅游产品。

那么,如何能将温泉度假旅游这一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呢?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创造多功能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设计理念。

从单一传统型度假区向多用途、多功能复合型度假区转变,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餐饮、度假、休闲、娱乐、会议、居住等多方面的需求。

依据土地自身的价值,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不同的温泉度假区域由于所处的资源条件和开发的阶段不同,其空间结构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度假单元的增多,其总体上通常仍会呈现出线形结构。

在规划中,温泉度假酒店、温泉疗养度假别墅临温泉而建;餐饮接待、大型会议商务主题酒店在主人口附近而建、商业零售在度假区中心而建、山地多层高档休闲度假别墅皆依山而居,凭借地势远眺景区。

核心区的水面利用温泉水利用后通过中水处理循环使用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水体景观(营造小河淌水意境),在土地利用功用上等同于延伸扩展了其他用地的黄金价值。

酒店,商务会议、娱乐及度假别墅建筑结合相应地形围绕核心区水面布置,有利于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及景观效果。

整体化的大景观系统结合现有水系及基地形态,将温泉水利用后通过中水处理循环使用引入核心区内部,形成以滨水、近山、生态为特点的娱乐游憩活动与景观开放空间,使得内外生态系统更加整体化。

道路的走向及建筑的布局都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的减少土方量,使得林地及山体都得到有效的保护,道路、建筑、地形相互协调,更具整体化。

确立易于开发建设的规划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规划以环形道路为主干道,连接各个组团——包括温泉度假酒店、高档休闲度假别墅组团、商务会议、酒店娱乐组团、温泉沐浴中心组团、休闲娱乐组团、及体育运动区组团等等多样化的产品类型。

道路采用混合道路形式,方便游人到达每一个功能区域,并且确定适宜的地块规模,使其易于开发和建设。

山泉一体的建筑环境强调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融合白总旗温泉用地的景观以山体为背景,视线开阔,面向祥临高速公路、仅临双龙海塘。

主要景观元素包括温泉景观、山体和绿化。

山体、绿化与温泉组成的区域全景在多角度均能观赏到,因此建筑的选址、布局、体量、外观等至关重要。

如何使建筑生长于山泉一体的自然环境中,使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充分融合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在规划中我们着重处理了前后建筑的相互关系、建筑与山体的关系,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关系。

核心区不仅承担着相关的功能,更承担着景观的意义从西南侧的主入口进入温泉度假区后,在入口处即可看到核心区的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