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湖南省于2007年加入新课改行列;我校也将于2012年全面进入课改程序。

新课改启动的标志就是新教材的使用。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新教材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本人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教材的课程结构特点
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

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设置了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从整体上看它实际上是八大学习领域当中的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跟其他学科一样化学课程也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

1、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

必修内容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必修1到必修2的顺,
序依序开设。

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必修2走。

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

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

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

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2、学分管理。

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
以不一样。

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

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

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
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二、新教材的微观结构特点
1、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2、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

“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3、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

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三、新教材的内容安排特点
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在内容安排方面也体现出很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教材中介绍了许多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学、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遍看新教材时的感觉是教材的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同时产生一种新鲜感。

二是新教材在增加一些内容的基础上也删去了一些内容,比如说考虑到实用性把第一册中的“硫酸的工业制法”删去了。

由此我想到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新教材做到了这一点。

三是新教材比旧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比如“物质的量”比旧教材的安排就合理的多,它以“物质的量”为标题,提出摩尔是它的单位,并与学过的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物理量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量有更深一步的认知,这种教材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是讨论题的增加,第一册中就有41道讨论题。

“讨论”题的设置能够促进学生化学语言和认识水平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好“讨论”的导演,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得到最优化的答案,纠正学生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的表述,所以在学生讨论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要充分利用教材,不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作为主要任务,师生共同创造讨论的气氛。

五是各种物理量单位的符号、物质状态符号都更加规范化,更加趋于国际标准化,书后还附有本册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新教材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给了教师一个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对教材的内容非常熟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更深一层次的知识,要吃透教材;特别对于新教材较之旧教材的改变之处哪怕是细微的,都必须高度重视,以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