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

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

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

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

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

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礼拜结束,人们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

库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

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藏族的传统节日有)浴“大净”,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清真寺,参加聚礼。

礼拜结束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

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另一重要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

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

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

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就是“傣族新年”,也就是泼水节。


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至五天。

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浴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此外,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花街节等。

满族
满族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过添仓节,满族农村家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纳西族
纳西族有许多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要举行“新春灯会”,每年正月初六开灯,十五谢灯。

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骡马会(三月会)、农具会、立夏节、龙王会、朝山会等。

立夏节是纳西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白天唱调子,进行社交、娱乐活动,如摔跤、斗牛等;晚上,拿起火把,庆祝节日,青年们还举着火把窜田埂、绕山路,边歌边舞,直到深夜。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

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
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藏族最大的节日。

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等。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

过节时,每家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瑶民喜庆丰收,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其节日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物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如:一月有玩年节、天岁节;二月有龙头节;三月有三月三街节等。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

同汉族相同,也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

其中三月街、火把节最有特色。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

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彝族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

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土家族
土家族节日较多,从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
日五类。

其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比汉族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

期间有各种文娱活动,如: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傩戏等。

还有二月初二、牛毛大王节、六月六、月半节等。

壮族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其中,春节、三月三歌会、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二、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陀螺节、吃立节等。

陀螺节广西壮族有名的体育盛会,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哈尼族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

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

古尔邦节称“宰牲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篇二:把“火把节”作为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有()。

A.藏
族b.彝族c.白族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