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传播学重点一、填空题加选择题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将传播媒介分为三种类型:机器、示现、再现2.拉斯韦尔的5W模式包括: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3.大众传播信息的两个特点:商品性、文化性4.谁第一个提出大众传播的概念:施拉姆5.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6.谁提出“守门新闻”和“守门人”概念:库尔特.勒温7.传播的特点: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8.受众的权利: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反论权、监督权、隐私权9.谁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古登堡10.“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什么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意见、环境11.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重视(不确定P40)12.麦克鲁汉提出的中心论点:媒介就是讯息(P214)13.大众传播反馈的特点:间接性、迟延性、零散性、累积性14.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15.赖特对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补充了什么:提供娱乐功能16.企业文化建立在哪种传播基础上:组织传播(不确定)17.大众传播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长期的非预期效果(不确定)18.传播功能的工具说、中心说、游戏说和发展个性说二、名词解释1.把关人:即守门人,旨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的人或机构。
2.议程设置: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不确定P352)3.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不确定P43)4.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P327)5.知识鸿沟:新闻媒介总是系统性地像某些人群传递信息,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又总是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之间的差异会日益增长,即他们之间的知识鸿沟会变得越来越宽。
(不确定P354)6.两极传播: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
(不确定P42)三、简答题1.议程设置的观点和特点(不确定P352)答:议程设置的观点①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②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③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④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议程设置的“0/1”效果、“0/1/2”和“0/1/2/n“三个传播效果,“0/1”效果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少数议题的感知。
“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0/1/2/、、/n”效果指的是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2.守门人的功能答:在大众传播中,守门人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为: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1)检查功能。
守门人是传播通道上的检查者,他对试图通过关卡的信息有要求其出示“证件”并对“包裹”进行查看的权利,并由他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求,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
这样,有些信息遭到阻止,有些信息收到删减改,有些信息需再次“排队”(2)加工功能。
守门人对被允许进入传播通道的信息就像对待自己要出嫁的女儿一样,他是不会不细心打扮一番就让她坐上花椒的。
守门人对信息的加工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传播者按照他的意图加工;二是指令别人依据他的意图进行加工;三是他自己亲自动手加工(3)评价功能。
守门人是信息的评价者、赞赏者。
有时,他们是以编者按、短论、内容提要的形式直接表明态度;有时,他们是以字体、字号、版面位置、传播时间、篇幅长短、顺序先后的形式间接反映立场。
守门人的评价既涉及对传播者劳动成果的肯定程度,也关系到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和信息覆盖面、传通面(4)导向功能。
检查、加工和评价功能的释放,对传播者和受众的先前传播、接受行为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亦即具有导向的功能。
当人们得知色情信息、暴力内容等总是被中国大众传播的守门人拒之门外,而其他健康、高雅的信息内容则很容易与受众见面时,传播者就会依照守门人的指挥棒来组织生产,减少低级庸俗的内容,增加健康向上的信息。
(5)桥梁功能。
守门人处于传播者与受众的中间地带和交接点,具有桥梁作用。
换句话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要想建立联系,或者传播者要想将信息传给受众,而受众又想从传播者那里得到所需的信息,就必须通过守门人这一“桥梁”才能达成。
所以,优秀的守门人,往往就是传播者的良师益友,又是受众的忠实代言人;既是大众传播的忠诚卫士,又是沟通产销关系、密切传受感情的精明商人3.如何正确对待反馈答:既然受传者的信息反馈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并且可定要对传播者的传播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那么就不能对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应该正确的对待之。
(1)注意吸纳多数手中的反馈意见。
受众是大众传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职业传播者是否合格的真正裁决者。
通常,符合受众意愿的、投合人民需求的、反映公众心声的,总是会受到欢迎和好评的。
广大受众一般性的反馈意见,往往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接受医院、心声和需求、标准,并且总是与时代同步与未来呼应,传播者对它不可小视,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充分尊重,将其作为自己调节、优化伺候传播活动的重要依据。
(2)注意听取传播学者和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
这些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善于甄别,简介稳定,不以为时髦而浅薄的思想所蛊惑,也不易被某种“包装”和假象所迷惑,因此其反馈意见最具权威性、可信性和参考价值。
但这些权威人士的反馈意见也容易囿于成见,甚至墨守成规、执着于传统的传播标准,对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技巧表现出某种排斥性。
这就要求传播者既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反馈信息,也不要将他们的意见作为调节和修正下一步信息传播的唯一依据。
(3)充分尊重“守门人”的反馈意见。
守门人位于传播者(如记者)与媒介、受众之间,负责对信息进行把关转送,也参与信息作品的创作和加工。
守门人中的书报刊编辑、广播影视导演或导播,就不仅直接把持着信息传播的大门,而且直接参与信息作品的在创造和在加工。
守门人被人们看作是传播的行家里手和熟知上下上下知情的人,他们既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观察时局的变化,又对手中的动机、需求、心理和消费市场比较了解。
尊重他们的意见,可以使自己传播的信息顺利进入大众媒介流向社会。
(4)注意征求同行、同业的反馈意见。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由于职业传播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以比出高低水平为旨归的竞争、抗衡关系,谁都想在传播中压倒和战胜对方,这样,有些同行的意见可能毫无价值。
但是,职业传播者之间同时还存在着这一种共同促进传播事业走向繁荣的友好、共进关系,这就又是他们常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如记者协会、作家协会等)和合作形式聚在一起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在友好、共进关系中,同行、同业者的反馈意见由于深得个中奥妙,饱尝个中甘苦,往往能一语中的,让人茅塞顿开,因此比外行、外业人的意见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5)注意疏导庸俗需求、引避不良倾向。
大众传播者不是“上帝”门前的“香客”,也不是受众手下的仆人,而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艺术家。
他要刺激、适应并满足受众的接受需求,要吸引、娱乐和讨好手中,但又不能盲目地迎合不分手中低级庸俗的要求,不能屈从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和落后风习,而需要对那些持有庸俗需求的受众加以思想疏导,转移其兴奋点,并在传播中对受众的精神世界给予适当地揉捏、抓搓、敲打,使其精神振奋、头脑清醒、体健目爽,以增加对不健康内容的抵御力和免疫力。
同时,大众传播还要注意提供科学、健康、文明的信息内容,帮助受众正确掌握审美、接受标准,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4.从哪些方面适应引导受众接受信息的动机答:(1)根据受众的动机,采集、加工和传播有吸引力的讯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接受活动。
(2)在信息作品中适当渗透、融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优化手中的表层动机,抑制其深层的不健康的阅听倾向和低级趣味。
谨防为受众的深层动机所左右,失去传播主体的引导、控制功能。
(3)将信息作品的编码、制作水准瞄准一般的或中等水平的受众。
因为,如果编制的水准过分地高于或低于最广大的普通受众的能力水平,使信息接受难以完成或轻易完成,引起受众的兴趣,也不易形成接受信息的内驱力。
(4)适当地控制受众的动机强度,不要把他们的“胃口”掉的太高,但也不要严重不足。
因为受众的动机过强或过弱,不处在最适宜的中等强度的界限上,手中信息接收的效果就会下降。
(5)适当地利用受众的外加动机,使其逐步转化为传播者所希望的那种具有积极、主导和增力作用的内发动机,进而推动与培养其形成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崇高动机或目标。
5.符号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P153)四、分析题关于信息侵略与信息污染(P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