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

“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

“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

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

“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

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1、控制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

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

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

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

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

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发表了《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提出了富有新意的有关传播功能的分析。

默顿和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功能的分析,他们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有三种:授予地位的能功、重申社会准则功能、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授予地位的功能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运动以显赫的地位。

事实表明,当个人或社会政策一旦获得大众传播的好评时,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也就提高了。

这就是说,大众传媒能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合法化,从而授予个人和集体声望并提高其权威性。

由拉扎斯菲尔德、默顿提出。

任何人、团体、各种社会活动、问题、意见、产品等,只要得到大众传播的广泛报道,就会成为社会大众所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与社会地位。

2、重申社会准则功能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在“大众”社会里,大众传媒的这种公开揭露的功能已形成制度,传媒往往迫使公众采取一定程度的行动去反对他们曾经在私下予以容忍的偏向。

“宣传弥合‘个人态度’和‘公共道德’之间的差距。

它使人们不能继续回避问题,迫使人们采取一元的而不是双重的道德标准。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提出。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将背离公共道德和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曝光于社会面前,从而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至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起到重申社会准则并促使人们共同遵守的作用。

例如:贪官污吏怕被媒体曝光的例子。

3、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所谓“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是大众传播的一种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

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这种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活动的虚幻的满足,反而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提出。

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为人们提供了形形色色地大量信息,人们沉醉在这些信息之中,减少了直接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和可能,结果只会满足于被动地知识积累,丧失了社会活动能力,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

二、其他人提出的传播的功能1、怀利在1942年提出报纸有5种功能,即:(1)提供消息素材,(2)分析消息,(3)当有些消息不一致时,提供一个一般性的参照系,(4)消遣,(5)向世界传播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2、1987年,英国传播学家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新增了一项“动员功能”。

他把“动员功能”界定为“在政治、战争、经济发展、工作和有时在宗教等领域内,开展适合社会目标的运动。

”3、1993年沃森和希尔在《传播与媒介研究辞典》中列出了传播的8项功能。

它们是:(1)工具性,(2)控制,(3)信息,(4)表达,(5)社会接触,(6)缓解焦虑,(7)刺激,(8)角色联系。

什么是信息?1、信息有三种情况:(1)一般性说法,信息是情报、资料、知识等等。

(2)信息概念的实质:美国数学家兼通讯工程师申农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法研究信息处理,正确定义了作为科学概念的信息,他把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该事物的确定状态。

(3)从哲学角度探讨信息的本质、本源。

其讨论焦点集中于信息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

2、美国巴克兰德提出对信息的三种含义:(1)作为过程的信息:当某人获取信息后,他或她的认识也随之改变。

(2)作为知识的信息:信息也可指作为过程的信息所告知的东西。

(3)作为事物的信息:信息一词也可指如数据和文献之类的物体。

阿特休尔与《权力的媒介》阿特休尔的理论属于批判学派。

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两个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关注传播过程受众一方及传播效果问题;批判学派关注传播者一方及对传播的控制问题。

阿特休尔研究的是传播者及其如何控制传媒,所以是批判学派。

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所著。

基本观点: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

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

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吹鼓手”。

这些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利润指标。

不管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媒介总归都是某种权势的媒介。

阿特休尔写道:“此书的主要论点之一是,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

”“新闻媒介好比吹笛手,而给吹笛手乐曲定调的是那些付钱给吹笛手的人”。

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有四种: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关系形式;非正式形式。

(P139)在官方形式里,报刊、电视、广播的内容是由规定、条例和法令决定的。

有些新闻媒介可能本身就是国营企业,有些可能受政府规定支配,还有些可能被一整套限制措施所操纵。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摆脱官方控制。

所不同的则是来自于准许范围内的自治程度的差异。

在商业形式中,新闻媒介内容反映广告商及其商业伙伴的思想观点,这些人常常本身就是新闻媒介的所有者和出版商。

在利益关系形式里,新闻媒介的内容反映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宗教团体、或追求特殊目标的其他各类组织的利益。

在非正式形式中,新闻媒介的内容则以反映亲朋好友的利益为目的,他们或者直接提供资金,或者运用他们影响来确保人们能聆听到吹笛手演奏的乐曲。

潜网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些初出茅庐、刚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即是如此。

他们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无所顾忌,敢做敢当,然而时隔不久,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手脚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网所束缚。

久而久之,屡屡碰壁,他们的热情便日渐冷却,锐气也日渐消磨,最终就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将自己逐渐地融入那张潜网。

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

美国布里德提出的。

在报社内部始终存在十分微妙,又十分强劲的网络。

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图得以顺利贯彻;另一方面又防止新来的从业人员对既定的行规的干扰。

媒介组织内的潜网,是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的折射。

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责,而这种控制是潜移默化的,被称为“潜网”。

卢因的把关理论有什么意义?在卢因之前,西方新闻界已经倡导“客观原则论”。

记者只能是现实的记录者。

卢因认为绝对的客观与公正是不可能的。

批驳了“客观原则论”。

信息匮乏社会上的信息流量低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更不能促其发展。

具体地说,信息量低的后果是:1、信息的匮乏,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使经济社会停滞不前,无法分亨世界各国已开发出来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2、信息匮乏导致社会发展受阻,科技落后,民族便处于愚昧状态。

3、信息匮乏,则文化教育水平下降,阻碍了知识的不断更新。

4、信息流量过低,则会让一些不健康信息趁虚而入。

如果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精神文明得不到倡导,便会使相当一部分人追求庸俗的甚至下流的文化内容。

新闻和信息的关系:如何判断一个信息是不是新闻?一方面,新闻和信息是密切相关的。

新闻是信息的一种形态,是信息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新闻是由信息衍化而来的。

而又具备其自身特点的,而且新闻最终目的仍在于传递信息。

所以我们认为,新闻源于信息,而又终于信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闻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新闻并不是信息,新闻是一种用以交换和传递的信息。

信息不是新闻,必须是具备一部分条件,信息才是新闻。

新闻和信息之间也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即使作为信息而言,新闻也只是信息“大家庭”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尽管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新闻有它自身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

新闻的特点:(1)新闻要求时效性;而信息不要求有时效性。

(2)新闻要求对某一事件、人物或非事件性的问题作比较完整、全面的反映和表达,并通过连续报道和运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等各种体裁的报道来配合事物总体的发展过程。

而信息则不要求完整。

(3)新闻要求公开传播,新闻通过社会上各种新闻媒介向四面八方传播,为众多的接受者所共享,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

而其他不少信息在公开的程度上和传播的覆盖面上,则远远逊色于新闻这类信息,或称为“小传播”的信息。

凡是具备公开传播的信息才是新闻。

(4)新闻虽然和其他信息一样,由语法信息构成最基本的信息层次,但在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层次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