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2.空气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第3题)3.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食盐B.生石灰C.氯化镁D.硝酸铵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钢铁生锈B.动物的呼吸作用C.食物腐败D.火药爆炸5.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6.下面所列举的现象:①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②吸在墙上的塑料挂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
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饱和C.40 ℃时,70 g水最多可溶解30 g乙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甲大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D.水在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第10题)(第14题)1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②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2.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关于这些光斑的形状正确的是()A.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B.光斑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C.光斑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D.光斑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13.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4.如图所示,“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是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一种装置。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第15题)15.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
关闭弹簧夹a、b,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观察到的现象是()A.甲中进水B.乙中进水C.甲、乙中都进水D.甲、乙中都不进水16.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17.“沾衣欲湿杏花雨”“气蒸云梦泽”这两句诗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A.降水和蒸发B.降水和蒸腾C.蒸发和降水D.水汽输送和降水18.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19.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0.0% C.10.9% D.11.1% 2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0题)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21.“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百姓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第21题)(第22题)22.如图是工业制取氮气和氧气的方法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说明先出来的是________。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和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两者的________不同。
(第23题)23.将一支充满纯净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如图所示),同时轻轻振荡。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可以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________(填颜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要求采取措施,减少CO2的排放,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清洁经济。
(1)向空气中排放大量CO2将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条能有效减少CO2排放的一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碘酒中的溶剂为________。
(2)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将300 g2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钠35.7 36.0 36.5 37.3 38.4 39.8 氯化铵29.4 37.2 45.8 55.2 65.6 77.3①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 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_溶液;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另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D.可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26.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中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涂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L1________(填“>”“<”或“=”)L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6题)(第27题)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27.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最上方的一条色带颜色是________,其处于最上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紫外线在色带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肉眼能否看到紫外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色。
28.根据如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丙装置中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乙装置进行的实验的现象,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
(3)甲装置进行实验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第28题)(第29题)2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第3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
30.如图是某同学配制30.0 g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操作正确,配制时需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 g/mL)。
(3)如果配制的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6%,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0题)31.实验室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第31题)(2)此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四、计算题(6分)32.现有6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取的措施是:(1)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2)若采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应加入多少克固体氯化钠?答案一、1.D点拨:取用大块的固体或者颗粒状固体时,要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物质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直立,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