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
4.1 复习笔记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

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
(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
(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
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

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

他认为起源传说用于解释一件事情的起源,而且因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而被相信。

最为常见的起源传说类型是当地起源传说。

轶闻趣事是一种没有被地方化的叙事,它表现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名人)处于一种特有的情形中。

(2)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将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五类:
①人物传说
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包含着民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民众的普遍价值判断,也融会讲述人的个人情感。

我国人物传说的类型:
a.帝王将相的传说;
b.民族英雄的传说;
c.清官的传说;
d.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
e.近代革命领袖的传说;
f.文人的传说;
g.工匠的传说;
h.神医的传说;
i.宗教人物的传说。

②史事传说
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它的侧重点在记事。

③地方风物传说
这类民间传说在我国流传最为广泛,它主要是解释各地山川名胜的由来,是具有较强解释性特点的传说。

我国地方风物传说具体包括:
a.山川湖海等自然风物的传说;
b.名胜古迹等人造景物的传说。

④风俗传说
风俗传说,指以某个流行的风俗习惯为中心构建的民间叙事。

风俗传说有如下类型:a.以节日庆典为中心的风俗传说;
b.以人生礼仪为中心的传说;
c.有以饮食惯制为中心的传说;
d.以服饰为中心的传说等。

⑤动植物传说
动植物传说主要是以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为核心构成的民间叙事,它排除带有神性色彩的动植物神话,以及带有明显教育意义的动植物故事,包含了活跃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性灵情状的解释性民间叙事。

(3)我国各种民间叙事中传说流传最为广泛、作品最为丰富的原因如下:
①民间传说的体裁样式主要以特定的人物、事件、自然物和人工物等为对象,题材十分广泛。

我国文明发达较早,历史发展波澜壮阔;地域广大,物产丰富;民族众多,生活多彩,传说的题材取之不尽。

②传说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原始思维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编织情节。

③现代口头流传的传说,有大的作品是以古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为题材的。

一般群众进行此种作品的创作不一定直接从书面记载中取材,不一定以正史定论为依据,他们往往将本地区历史文化的遗址同历来的口头传承结合起来,编讲故事,因而许多传说常常把本地的历史、民族、宗教的因素综合在一起。

即使涉及到古代神话人物,在现代流传中也常常表现出地方化趋势,这种情况是我国传说不断产生、日益丰富的原因之一。

二、民间传说的特征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
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
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神话可以说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关系
(1)两者的联系
民间传说与神话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也是彼此渗透、相互影响。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

(2)两者的区别
①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却无需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故事中出现客观实在物,它也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的需要而安置的。

②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可以说所有的传说人物都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成分,但它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③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幻想艺术的把握上,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

3.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
对于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美国学者W·巴斯科在他的《神圣的叙述》中
曾以列表的形式作了比较:
表4-1
(二)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
(1)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有的学者曾将它概括为“四固定”,即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和事件固定,这决定了民间传说的叙事内容具有可信性。

(2)民间传说的可信性并不等于民间传说中的每个情节、每个形象都具有可考的历史事实,而是实中有虚,虚中存实,虚实结合。

(3)民间传说内容的可信性的五项决定因素:
①传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历史上实有的;
②传说的背景往往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③传说中提及的事物特性往往是客观存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