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2

第二讲 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2


• 六、要求学生在课后:
• ①不看课文,用课堂上所学的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 容写出来。
• ②结合近期所学的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写或准备 说一段话。(可提示相关的主题)
• (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但用时较多,可选取课 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把串讲与听读法结合起来。)
第三讲 词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一、展示词汇的方法 综合课
• 目的:
• 一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它们的搭配关系,
• 二借此复习巩固旧词。
• *“哥哥”、“问题”、“书架”一组的量词是“个”,设 计时把“哥哥”排在第一行,是考虑到量词“一些”的教学。 本课的名词,除了“哥哥”外,都能与“一些”搭配。把 “哥哥”放在第一行,有利于突出用法上的这种差异。
• B、根据词义的相关性(义类)进行排列 • 如亲属:爸爸、哥哥、妹妹 • 运动:游泳、爬山、长跑 • 服装 :衣服 鞋子 穿 脱 • 也可按话题分组讲练,如看病: • 谈症状:病、发烧、头痛、咳嗽、感冒 • 在医院:挂号、内科、开药、药片、打针 • 把生词组成意义相关的生动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
• 词汇教学融合了多种教学元素(语音、语义、语 法以及语用、文化)
• 词汇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词汇学习需要不断 进行。
三、词汇教学的基本程序
• (一) 重点词的选择 • 1、选择与学习者的经历、生活相关的词汇,引
发学习者的兴趣和表达的需求,刺激学习者参 与。 • 2、尽量根据话题选择词汇。重点选择能表现所 学章节重要概念或反映内容主题的词汇。 • 3、选择常用词,选择使用频率高的词汇。特别 是动词、量词、虚词等学习者较难掌握的词语。
• 印欧语系语言背景的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觉: • 汉语的双音节、多音节词只是几个连缀在一起的音节,而
不是可以分析的有意义的、有构词能力的语素。多采取以 词为最小单位整体记忆的策略, 死记硬背,影响学习效率。
• 生词随文而出,难以形成语素→合成词教学链
• 在词汇教学中, 在讲练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之外, 将词语 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 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 语和已学词语),并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提高词汇学习 的效率。
• “语素法”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处理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 问题。
• 词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如“老人回忆着几十年 的酸甜苦辣,好半天没睡着”,其中“酸甜苦辣”并不是四 种味道。这种因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而造成的词义与语 素义的不一致,往往不是靠猜测所能掌握的。
• 语素义和词义的不一致还表现在同义语素常常因语用场合 的差异而发生分化,这更可能使学生陷于混乱之中,如:
• (二)词汇教学的模式 • 词汇教学一般分五步走: • 1、展示词汇 • 其目的是让学习者认识单词的意思、结构和用法。意思的展
示可以采用:实物、手势、模拟动作表演、图片、上下文、 列表、翻译、问答等。结构和用法的展示可采用:举例、解 释、上下文结构图、问答等。 • 2、概括归纳(词义、主要用法) • 3、运用词汇 • 尽量设计接近实际交际的语境,通过有意义的参与,帮助学 习者掌握所学的词汇。 • 4、巩固与扩展:复习、重现、扩展 • 5、测评 • 要对学习者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纠正学习中的偏误,也 让学习者看到学习的成果。
• 以听读综合练习法教学步骤为例
• 一、课前预习生词:
• (容易-翻译、简单扩展;难-课文中进行讲练)
• 二、导入重点的词语
• 进行课文教学时,学生先不看书,教师以语段为例, 边说边板书重点的语法结构和词语。
• 三、讲解与操练
• 让学生看黑板的提示教师再说一遍,并对难点进行 讲解,可作一些相关的练习,通过听觉、视觉双重 展示,理解与操练同步进行,可加深印象,为语段 表达打下基础。
• 2、用作宾语的动词不能再带宾语:我们对这两本 词典进行比较。(不说:我们进行比较这两本词典) 3、如果强调某一活动在持续中,要在“进行”前 加“正在”:“比赛正在进行”(不说:比赛进行)
• *(全盘×-重点-课文中的词语义项及其基本用法)
• (四)应以培养学生词汇运用能力为目标。
• 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生成语言 “的能力,对于词汇教学而言,包含了词汇习得与 词汇运用两个方面。
• 练习的设计 针对性 :学生、语言点
• 练习量 加大刺激量、重现率
• 在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句型和词语,并具有一定的 话语交际能力后,我们在训练学生运用虚词和语序 连词成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连句成段,进行成 段表达。
•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 词汇量的多少以及掌握的程度影响着信息的获取 量与准确度,影响着言语交际的广度与深度,是 决定第二语言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指标。
•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二、词汇教学的原则
• (一)词语教学应当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 教材中多采用词语例释的方式解释词语,提供
大量例句,但语境说明不足,往往影响学生的 理解。
• 1、语句、对话、篇章所提供的语境使词典意义和语境 意义得以统一。
• 2、词语的语义、语用范围、搭配关系、附加色彩和文 化意义在语句、对话、篇章中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 电 电灯 电视 电话 电脑 • 者 读者 作者 学者 • 以旧带新 • 语素观念、构词意识 • 推测、扩展
• 3、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储存模式: • “中文可能是以字的形式储存在心理之中,——通过检验
双字词的词素结构在词的认知中的作用实验,发现双字词 存在着词汇分解储存的现象。”彭聃龄《汉语认知研究》
• 3、词汇在语句、对话、篇章中的衔接功能决定词 语使用的相对固定性。在一定的语境中,词语之 间是有关联的,搭配是相对固定的,所表达的情 感意义也基本一致。
• 4、语言习得规律和心理机制表明篇章层面上的词 汇教学有助于认知和记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自然领会某一词项在实际应用中的形态表现。
• *曹慧《从留学生作文谈篇章层面的词汇教学》 2002《语言文字应用》
• (二)词语教学应根据汉语的特点来指导汉语教 学:
• 词汇教学应与汉字教学相结合。 • 1、汉语语素是以汉字为形式的,汉字是汉语语素
的载体。字在汉语中基本上是静态的,其数量有 限,掌握字与构词法,可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 造字法、造字理据
• 汉字起着在视觉上区别同音语素、提示同义词素 的作用。
• 横的如“春天的情况”“夏天的情况”等;
• *注意,以上的排列只是最后的“效果图”,教学步 骤:
• 1、先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顺 序,依次展示春夏秋冬的画片,逐个板书,指导学 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词义;
• *阅读的重要性、文本的处理
• *语境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兴趣、 爱好等密切相关。
•离
• (图示→例句→具体语境→问答)
• 如“即使”一词: • “即使明天下雨,我也要去”。 • 如果把它放在一段对话中就比较容易理解: • A:周末我们一起去鼓浪屿吧。 • B:太好了,我早就想去了。 • A:不过,如果下雨就算了。 • B:不,这次我一定要去,即使下雨,我也要去。
理解、记忆。
• 如某篇课文的生词如下:
• 1)天气 6)下(雨) 11)春天
• 2)冷 泳
7)雪
12)夏天
• 3)热 快
8)下(课) 13)秋天
• 4)风 游
9)刮
14)冬天
• 5)雨 10)季节 15)暖和
16)最 17)游 18)凉 19)郊 20)滑冰
• 根据生词词义的特点,可以组成多个语义场。具体如下:
第二讲 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的任务与原则
• 一、教学内容 •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词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词汇
教学中应该展示、练习、测评哪些方面是组织教 学以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词汇教学主要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
• 1、词汇信息。包括词的发音和书写。
• 音→义 义→音
• 形→义 义 →形
• 2、词义。词义是词的内容,是词的主体,词的语音是它的 形式,是词的载体。一个单词的含义很多情况下是受上下文 制约的。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语义和情景之间 的关系。此外近义词的差别也是学习中的难点。
• 季节 天气
运动
• 春天 暖和 下雨
郊游
• 夏天 热
游泳
• 秋天 凉快
• 冬天 冷
下雪/刮风 滑冰
•最
• 在你们国家,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
• 在你们国家,一年中最热的是哪个月:
•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 这样设计,无论是纵行还是横行,均可组成某个语 义场:
• 竖的如“季节”“气候”“活动”等;
• 从一篇课文来说,主要有三个步骤:
• 第一步是熟悉词语,面对生词表,建立联想,提供有 效的记忆方式,使学生一盘散沙似的词语有一个基 本的认识;
• 第二步,把词语的初步了解在学习课文中得到深化, 利用课文提供语境理解词语,把握用法规则;
• 第三步着重实际运用,通过从模仿到自由的表达的 多层次练习,帮助学生能比较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词 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 “学习”,学=习,“复习、预习”之中的“习” 是“学习” 的意思,
• 自学≠自习;
• 心=心脏,但是,心脏病≠心病;
• 圈=环,但是,花圈≠花环。
• (三)词语教学应与语法教学结合。
• 通过句子理解词义,通过句子说明词语运用时在语 法上的限制和条件。如“进行”一词的教学:
• 1、“进行”的宾语是双音节动词:~交流、~说 明、~比较;
• 青、清、情、请(偏旁部首与语音、语义的联系) • 少、吵、抄、炒
• 2、*单音节语素与复合构词法
• 单音节自由语素(单音节词)构词能力强,是建构现代汉 语词汇的主力军,可促进留学生学习、积累、扩大词汇。 (基础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