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精美简介ppt课件

杜甫精美简介ppt课件

杜甫(公元712—公元 770),汉族,河南巩 县(今巩义市)人。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中唐诗人,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 拾遗、杜工部。代表作 有“三吏”“三别”。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
1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
3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少有凌云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忧国忧民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穷困潦倒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颠沛流离
4
文中的三个选题部分对应了杜甫人生中的哪三 个重要的阶段?
长安十年—— 追求功名,希望能“承儒守官”,
“致君尧舜”
流亡——
安史之乱,玄宗西窜,杜甫“走避三川”
8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 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 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 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 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 君王看不足。……
9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平卢、范 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诡称奉密诏讨杨国 忠,在范阳起兵叛唐,很快便攻下洛阳。第二 年正月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占领长安。同时 使其部将史思明占有河北十三郡地。玄宗逃往 蜀郡,肃宗在灵武即位。叛军所至,残暴异常, 人民纷起反抗。757年,安禄山在洛阳为其子 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相继为唐将郭子仪等 所收复,安庆绪退守邺郡。759年,史思明杀 安庆绪,回范阳自称应天皇帝,并再度攻下洛 阳。两年后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763年, 史朝义战败,走投无路,自缢而死,叛乱平定。
6
选文记叙了诗人杜甫哪些主要的社会交往?这些 交往对唐代诗歌的繁荣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1、汝阳王李琎和附马郑潜曜。 2、尚书左丞韦济。(748年迁入京都,比 杜甫晚一年) 3、友人王倚、高适、岑参、郑虔、苏源明、 孙宰 4、好友兼宰相房琯
7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觉得传记文学的写作应该 注意哪些方面?
从追求功名转向关注人民,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关 心 百 姓 疾 苦 。 以 “ 三
吏”“三别”为代表。
5
杜甫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他个人 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有怎样的联系?
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盛唐→中唐
1、懒于朝政,任用奸相李林甫,炮制了“野无遗贤”的 科场弊案。 2、迷信道教,寻求方士,神仙,希望长生不老。 3、贪于杨玉环的美色,荒淫无度。奸臣杨国忠也有机 会乘隙而入。 4、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开疆拓 土,劳民伤财,生灵涂炭。 5、轻信安禄山的花言巧语,委以“三镇”,养虎为患, 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祟。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Hale Waihona Puke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
十二韵》
2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13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 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指绯衣与 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 因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褊躁biǎn zào:气量狭小,急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 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 不以为忤。
12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 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 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 琯(guǎn)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 月,琯兵败于陈淘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 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 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踊yǒng贵:物价 上涨),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 (殍piǎo:饿死,饿死的人)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 功曹。
10
11
盛唐诗歌的另一转变时期是天宝年间。这时社会 繁荣富庶似乎已达到了它的顶点,上层统治阶级、 阶层的相互勾结、杀戮、争夺权力、掠取财物, 以及种种腐朽现象,正以长安为中心,日益发展。 社会矛盾已到达了饱和点,安史之乱是这种矛盾 发展的结果。这也是杜甫诗歌风格逐步形成的时 期。这时,我们可以看到,高适、岑参正来往于 西北的烽火边塞;王维已满足于他取得的社会地 位和文艺成就,定居在长安郊区美丽别墅写他的 田园诗;李颀、王昌龄等人忙碌于做他们的地方 官,不时发出不平之鸣,大诗人李白正继续在南 北各地游历……杜甫则正在长安这一政治斗争的 中心,锤炼他的诗风。(陈贻焮《杜甫评传》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 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 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 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 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 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 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 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 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 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 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 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