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

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

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

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

(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

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整理的,他同样地先整理了小明的信息再整理了小
华和小军的,和第一种整理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这个更简洁,
简洁了一些)确实,简洁了一些。

(1)他这样整理向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看来,这样整理不
仅简洁而且明了,题意十分清楚。

(2)教师把这种方法板演到黑板上,(如果我们用尺子打起格子,就成了这样一张表。

有这样整理的吗?)感觉怎么样样?恩,画过表格以
后更加整齐、漂亮了。

3.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还有一个画线段图的方法,(谁画的,)你们能
看懂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整理方法。

如果给老师买了35本笔记本,你还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吗?(不会了)为什么?(不方便了)
相比较而言,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是的,列表
..的方法很简洁明了)追问: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要填在同一行?(我们来仔细观察下这张表格,你们觉得列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买的本数和钱数要对应)
同学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如何列表,现在请大家不看黑板,用列表的方法把这张图里的信息整理出来,整理完以后可以对照黑板上的表格,看看哪里有问题,自己改正过来。

4. 现在看着表格你能说出题目的意思?(说得很完整,这表格的作用可真不小啊!)
三、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这张表,你能解决问题?贴:
....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分析解决
1.提问: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解决?(根据3本用18元先求出1本的价钱,再求出5本的价钱;)小军的问题呢?(也要根据3本用18元
先求出1本的价钱,再求出小军买了多少本;)
2.小结:他们都是由题中的条件3本用去18元想起的?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

3.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解答。

4.汇报。

教师板演。

30元求的对不对呢,如何验证?(30÷5=6(元) 18÷3=6(元)都
是求的是笔记本的单价,是相等的。

所以30元是正确的。

如果还有
学生举手,继续提问)也可以,看来验证的方法有多种。

5.回顾总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道信息丰富的问题的?
列表整理信息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先列表整理信息呢?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整理时有什么注意点?
教师小结: 列表整理能使信息的更简洁,便于我们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际运用,内化策略:
1.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表格简化成:
3本 18元
5本()元
()本 42元
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你会填出括号里的数吗?(指名口答)
表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3本和18元是对应的 5本和30元是对应的 7本和42元是对应的)你真会思考,也就是本数和所用去的元数是对应的。

请你观察箭头图,你发现了什么?
(从上往下可以看出本数越多所用的钱数也越多)
变化中什么总不变呢?
2、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奥妙。

是啊,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也越多;但不管钱数和本数怎样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

所以,我们通过小明买的本数和花的钱数求出每本的价钱,才能计算小华用的钱数和小军买的本数。

五、练习巩固,稳定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最近学校体育室缺少了一些球,老师带两个同学到商店去购买。

(出示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请你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学生生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作业)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这幅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呢?提问:“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买6个足球所用的钱和买8个排球所用的钱相等)要求什么?你能先整理一下再解答吗?
(生列表整理,并独立解答)
师:(展示作业)6×56=336(元)表示什么意思?(336元是买6个足球的钱,也是买8个排球的钱,也就是老师一共带的钱。


3.比较:这两道题在运用策略上有什么相同点?解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列表整理信息后,让题目中数量关系更清晰,便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4题(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整理信息分析解决
(对应)
18÷3=6(元)
小军:42÷3=14(本)
答:小华用去30元,小军买了14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