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与学科整合研究》课题成果概述一、课题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小学作文与学科整合研究》课题批准立项时间:2013年3月26日课题主持人: 赵辉课题所在单位:清河县县直第一小学立项级别:立项课题课题编号:1324041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不少弊端,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如何沟通学科间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作文,认识到作文和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彻底解决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逐步让学生做到愿写作文,会写作文。
对此,组织和开展了“作文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1、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数学、自然、音乐、美术、劳动、体育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潜能、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思维和表达,都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训练是各科知识综合运用和认识表达能力提高的统一过程。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作文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应试教育”似乎越演越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2、在新课标的感召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学科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将与作文教学与学科进行整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
”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在自然课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观察科学实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如: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把这些活生生的素材都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精彩得作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李德贵在《人民教育》84年04期撰写文出:作文应独立成科,在教材编写上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吴世昌在91年的《小学教学研究》上提出作文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杨洪梅老师在97年《小学教学研究》撰文提出:结合其他学科,进行作文研究。
学者祁寿华在《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中介绍美国很多大学时兴跨学科写作。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具体的学科课程里加入写作的成分,包括日记和小论文:一是在英语系专门开设跨学科写作课。
这种跨学科写作课对学生适应社会,及在本专业内的语言交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
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
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入手,探索当前语文教改的热点、难点问题----青少年作文教学,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和作文教学的难点整合入手,既培养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走向博大的社会文化,丰富学生的作文源泉,解除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再现作文的原汁原味。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理论意义《小学作文与学科整合研究》课题贴近小学生生活。
是每个学生每天所面对的人与事,只要孩子们认真看,记、听、写、就能积累很多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瞬间回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作文教学与学科整合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践价值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把知、行、说、写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为本校小学语文教师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改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堪忧现状。
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在写作中感受作文的快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作文教学,并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起到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当代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就是要否定课程的封闭性,保持课程的选择性,要赋予课程以开放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并强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次研究,提高每位组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会认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2、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观。
3、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清河县县直第一小学五六年级为研究对象。
总的内容是通过研究,使作文课程有广阔的兼容性,课程内容应拓展视野,引进和整合各门学科的知识,使学生乐于作文。
使学生勤于思索,乐于想象,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能具体明确、文从句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从而享受作文。
具体研究内容: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2、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流程;3、作文与学科整合对学生作文能力及学科学习的影响;4、作文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1、梳理了作文和学习的关系,明确了作文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关系。
提出美术作文、音乐作文、体育作文等新的作文类型,挖掘出各学科中适合学生写作的素材和内容,形成各学科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指导策略,以便学科老师更好地利用作文提升学科学习效率。
2、形成新的作文教学课型:学科作文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从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入手,拓宽学生写作视野。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三种新的课型:课堂实录性、内容整合性、学科主导性。
3、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借助写作整理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分享学习收获,建构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研究、学生心智研究提供鲜活素材。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1.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文献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2.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跟踪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为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
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遵照“计划——活动——选材——写作——评价……”的行动研究的过程。
4、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形成较完善的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一)探索出了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效的结合点及整合模式1、走进各科教学,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2、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写作。
3、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二)总结我们初步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流程初步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流程:学科共同备课-----学科教学创造情景-------强化口头表达-------回忆情景指导作文----整合后的作文形式(三)作文与学科整合后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四)总结了作文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整合实践、地域性原则、组织形式和争取支持、教学结构2、教师应注意的几点(五)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六)教师自身素质,作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目录报告类成果一篇,题目是:关于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的调查报告哲理性论文四篇,题目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作文与学科整合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教学课例一篇,题目是:作文与美术课案例《画人物表情》作文与音乐课案例《与音乐对话》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作文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架设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间的桥梁。
通过整合,把作文课和学科学习联系起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解决了学生在写作中“无米可炊”的难题,而且教会了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到达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取得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教师们科研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力地推动我校作文课的改革和发展。
学生则系统的掌握了各学科整合写作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不但提高了,各学科的学习态度也认真、重视起来了。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本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时间的共同探讨、研究,总结出一些阶段性成果。
适用于五六年级使用。
首先以清河县直第一小学为试点,小面积推广成果。
待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更加成熟之后,这些成果可向全校、兄弟学校推广。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1、通过研究,我们感到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和怕作文的现象。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关注全体,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2、整合课程的理念需进一步强化:教师们习惯从自身学科出发进行教学,教学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态势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课程整合的构架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缺乏清新的认识,仍习惯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习惯耕耘教材,习惯于机械的训练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高分策略。
在我们设计的整合课上,我们也发现老师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讲特讲写作知识,一节课都是老师的声音,没有学生的活动,没有学生的交流,没有学生的体验,没有学生的思考,更没有学生的动笔,结果课后学生的作文都模式化。
3、学科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整合效果在作文中能有效体现,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目前只是从学生的问卷中了解学习兴趣、态度的变化。
今后我们将加大整合力度,充分调动研究老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探讨作文整合课对学科教学的影响。
课题的结题只是一个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