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技术概述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技术概述


摘要 近几十年来,土地覆盖变化检测一直是3S领 域一个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虽然得到过很 多成功应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变 化检测的五个基本步骤出发总结了变化检测 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 的变化检测方法。为促进土地覆盖变化检测 的深入研究,本文还探讨了变化检测所面临 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多源数据;面向对象 影像分析
引言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简言之,就是根据 对同一物体或现象不同时间的观测来确定地 表覆盖变化的处理过程[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 展,人类对地表景观的开发、利用以及引 起的土地覆盖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 的主要原因。为此,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 划(HDP)于1995年联合提出“土地利用 与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计划。时至今 日,土地覆盖变化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 和热点。
从方法策略的角度来看,有学者发现 [11,12,13]:在不同尺度、特征和方法下得出的 检测结果之间通常具有互补性,用一种策略 检测不到的变化往往可以用另一种策略检测 出来。在吸收模式识别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 精华的基础上研究多尺度、多特征、多方法 变化检测的融合策略,对于提高变化检测结 果的可靠性与实现变化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 具有深远意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4, 25(12):2365-2407. [8]邸凤萍.基于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高分辨 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 遥感应用研究所,2008. [9]张雨霁,李海涛,顾海燕等.基于决策树 的面向对象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研究[J].遥 感信息,2011,(2):91-94,97.DOI:10.3969/ j.issn.1000-3177.2011.02.016. [10]李德仁.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C], 2004. [11]霍春雷,程健,卢汉清等.基于多尺度 融合的对象级变化检测新方法[J].自动化 学报,2008,34(3):251-257.DOI:10.3724/ SP.J.1004.2008.00251. [12]王文杰,赵忠明,朱海青等.面向对象特征 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8):3149-3151. DOI:10.3969/j.issn.1001-3695.2009.08.102. [13]申邵洪,赖祖龙,万幼川等.基于融合 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J].测绘通 报,2009,(3):16-19,23. [14]Benz U;Hoffman P;Willhauck G.Multiresolution,object-oriented fuzzy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or GIS-ready information[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2004,58(3/4):239-258.DOI:10.1016/ j.isprsjprs.2003.10.002. [15]王文杰.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变 化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所,2009.
参考文献 [1]DEER P. Digital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s: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M]. London: Taylar&Francis,1999. [2]WEBER,P. Initial performance validation for the multispectral thermal imager[C]//Proceedings of SPIE,2000,4030:2-9. [3]周启鸣.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综述[J].地 理信息世界,2011,09(2):28-33. [4]万里红,施艳丽,杨武年等.基于AutoSync的 快速影像配准研究[J].测绘,2010,33(3):103105,132. [5]ELVIDGE,C.D.,YUAN,D.,WEERACKOON, R.D. and LUNETTA,R.S. Relative radiometric normalization of Landsat Multispectral Scanner(MSS) data using an automatic scattergram-controlled regression[J].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1995,61:1255-1260. [6]SINGH,A. Digital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s using remotely-sensed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989,10(6):989-1003. [7]LU D.,MAUSEL.,P.,BRONDIZIO,E. and MORAN,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s[J].
3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发展趋势
变化检测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看,变化检测是一个不完备的信息 反演问题,目前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研 究。从实践上看,现有的变化检测方法主要 是面向具体应用提出来的,其中的许多步骤 和参数需要依靠经验指导,自动化程度偏 低。
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土地覆盖变化检 测应具有以下特点:
表1 变化检测方法分类与比较
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 代就应用于遥感影像的解译中,它是结合了 GIS和遥感两大工具的一种新型地学分析工 具。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证明[8,9,11,12]: 面向对象影像分析能很好的与传统变化检测 方法以及多源数据相结合,基于面向对象的
-36-
变化检测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像素级变化检 测方法(检测精度更高,方法更自动化且能 有效抑制“椒盐”现象),其结果可直接进 行变化检测的定量分析。
本文在归纳总结变化检测技术现状的基 础上,分析了变化检测的基本流程,重点对 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并针对 变化检测面临的困难探讨了未来变化检测的 发展趋势。
1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基本流程
变化检测的工作流程一般包含数据输 入、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变化检测和精 度评估5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步骤(如图1所示)。
1.4 变化检测 目前提出的变化检测方法很多,各国学 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归类。 早期的学者将变化检测分为图像直接比 较法和分类后比较法[6]。其后有学者根据变 化检测的信息层次把变化检测分为像素级、 特征级和决策级。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根据变 化检测所采用的数学方法种类而提出的7类 划分法[7]。国内学者周启鸣(2011)从变化 检测的本质策略出发将变化检测方法归类 为:直接比较法、分类比较法、面向对象比 较法、模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可视化法
此外,还应根据检测对象的时相变化特 点来确定数据获取的频率,如若干年一次、 若干季一次或若干月一次等。相关研究表 明,最小3~4年的时间周期才能用来较为精 确地检测土地变化,提高时间间隔如1~2年 检测结果会更优[3]。用来对比的空间数据应 尽可能处于不同时期的相同或相近月份和时 刻,以消除太阳高度角、季节和物候差异的 影响。
从数据源的角度来看,将多分辨率遥感 影像及其他GIS数据集成起来处理分析能有 效弥补单纯依靠光谱识别变化的不足,提高 变化检测数据的完备程度。
从处理过程的角度来看,需要将影像配 准与变化检测当作一体来处理。进一步考虑 到立体影像的情况,可将立体参数解算、配 准、三维重建等与变化检测一体化处理,解 决目前配准与其他步骤割裂造成的误差积累 与扩散问题[10]。
从精度评估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建立 一个标准的精度评估体系,将每个步骤对最 终结果的影响(即产生的误差)转化为相同 (或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为变化检测技术 /方法的自动比较与智能选取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未来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发 展趋势可概括为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 “数据集成化”、“过程一体化”、“方法 融合化”以及“评价标准化”。其中,面向 对象的多尺度、多特征、多方法融合的变化 检测最具发展潜力。
和混合法。 变化检测方法的分类及其典型代表和优
缺点如表1所示。
1.5 精度评估 变化检测的精度依赖许多因素,D.LU 等(2004)将其归结为8个方面:图像几何 配准精度、辐射校正或归一化精度、对地面 情况的了解程度、研究区域的复杂程度、变 化检测方法、分类和变化检测方案、分析技 能和经验以及时间经费的限制等。其中,几 何配准、辐射校正和变化检测方法对结果的 影响最大。 总体而言,目前变化检测的精度评估主 要是基于像素级的,过度依赖“变化真值” 的获取,其中误差矩阵和Kappa系数评价方 法最成熟最常用;对如长时间序列影像变化 检测这种难以获取变化真值的情况需加强研 究;缺乏特征级的评估方法;针对面向对象 变化检测技术的精度评估研究几乎是空白。
1.2 数据预处理 变化检测对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较高。非 遥感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 矢量化采集、专题数据抽取以及坐标系转换 等。 遥感图像预处理则包括图像增强与滤 波、图像裁剪、图像镶嵌、几何校正和辐射 校正。其中几何校正与辐射校正对变化检测 结果的影响最大,因此最为关键。 几何校正大都以一期影像为参考直接对 其他影像进行相对几何配准,使用ERDAS 软件的AutoSync模块功能可实现配准的 自动化和批量化处理[4]。Jensen(1987) 认为对于航空遥感影像2.26个像素的配准 精度就足够了;而Townshend(1992)用 LandsatMSS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表明,要 获得90%的检测精度,配准精度要小于0.2 个像素。虽然目前关于几何校正对变化检测 精度的影响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但通常认 为各时相影像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均方根 误差)小于1个像素可以接受,最好应小于 0.5个像素。 辐射校正方法分为绝对辐射校正和相对 辐射校正两种类型[5]。由于测量大气参数和 地面目标昂贵且不切实际,尤其对于历史数 据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一般采用相对辐射 校正。其中,直方图匹配法和图像回归法最 为常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