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公共选修课

本科公共选修课

教务通字[2014 ] 59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公共选修课学生网上选课通知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公共选修课学生网上选课工作即将开始。

本次选课流程较以往有所不同,请各有关单位做好学生网上选课的宣传工作,督促学生按时上网选课,现将相关事项说明如下:一、选课时间安排选课阶段说明:第一阶段进行课程的初选,请以学生身份登陆湖南工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选课。

第一阶段初选结束后,没有达到开班要求的课程将停开(选课人数少于40人的课程,体育类、外语类课程少于20人的课程),停开课程的选课名单将清零。

第二阶段进行课程改选、补选。

本阶段可选课程为初选结束后,达到开班要求且有名额剩余的课程。

选报了停开课程的同学可以重新选课,在初选阶段没有选课的同学可以进行补选。

二、选课注意事项1、本次选课对象为所有全日制本科学生。

2、本次选课在第一阶段采用分年级逐步开放选课的方案,请同学们按教务处安排的选课时间进行选课,不要提前刷课。

选课系统在上班时间才有工作人员维护,夜间因其它原因导致服务器当机,无法打开选课页面时,需在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后才能修复,不建议同学们通宵选课。

3、本次选课课程分为教室授课课程和“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课程(网络课程)两类。

每位同学每类只能选修一门,可同时选修这两类课程,其中网络课程需自备网络学习条件。

第一阶段的网络课程只对10、11级的同学开放,第二阶段再对其余年级开放。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是尔雅通识教育重点打造的国内一流通识课程。

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各学科领域名师亲自授业解惑,精加工成“百家讲坛”形式的讲课视频,学生通过在线选修、学习、考核,获得公共选修课课程学分。

为进一步丰富学校公共选修课教育课程体系,共享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引进了其中的11门课程做为我校公共选修课的网络课程。

课程简介参见附件1。

4、请同学们在第一阶段初选结束后关注自己所选课程的开课情况,如被清零,请根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在第二阶段进行课程的改选、补选。

选课结束后不再办理补选。

选课期间请同学们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如有遗失,请持有效证件到所属学院教务办申请密码清零;5、全校公共选修课的课表会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做适当调整,正式课表请在下学期上课前再登录湖南工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查阅个人课表。

三、网络课程相关说明1、课程学习及考核办法网络课程通过学生在线自学、教师在线辅导的模式进行。

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按照要求完成以下所有内容:(1)、观看课程视频;(2)、提交作业;(3)、参与课程讨论;(4)、参加课程考试。

学校不统一安排上课时间、地点。

学生在课程开放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安排在线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四部分组成:(1)、课程视频观看时间占30%;(2)、作业完成情况占15%;(3)、参与课程问答占5%;(4)、网上考试成绩占50%。

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课程总分。

2、课程学习时间2015年1月7日至2015年5月8日。

3、课程学习操作方法在上述课程学习时间段内,登录教务处主页http:// ,在右侧快速通道中选择尔雅通识网络课程,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学号,第一次登录默认密码为123456,登录后请立即修改密码。

4、本次选课时,网络课程显示学分为1.9,实际为2.0学分。

附件1:网络课程简介教务处2014年12月19日附件1:网络课程简介一、课程信息及学分二、课程简介影视鉴赏主讲人:陈旭光主讲人单位:北京大学主讲人简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系主任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术委员会理事《诗探索》杂志编委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邀评委。

课程简介:本系列主要讲的是影视鉴赏方面的内容,陈旭光老师主要从“追求永恒”与“第七艺术”的诞生、语言的自觉电影艺术独立之途、元电影、元电影与巴赞理论、数字化与高科技、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电影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和电影的文化维度、电影的仪式文化和电影的意识形态、电影大众文化性、电影的民族文化性与世界文化性、电影的美学风格与文化形态、戏剧化电影美学、戏剧化和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43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2个学分。

美术鉴赏主讲人:李松主讲人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讲人简介: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课程简介: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62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认定相应学分。

书法鉴赏主讲人:刘琳、赵君主讲人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主讲人简介:刘琳,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国风书法群众普及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秘书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

多年从事美术、书画教育、研究等工作;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名人书画展览中获大奖、有多家媒体的专栏介绍。

赵君,北京大学教授,匠门书画院艺术总监、“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交流活动副秘书长、书画家。

现任中国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匠门书画院艺术总监,著名书法家。

课程简介:本系列将从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流变以及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名人佳作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书法艺术做详细的讲解,同时还在行书、草书、魏碑等具体书法形式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74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音乐鉴赏主讲人:周海宏主讲人单位:中央音乐学院主讲人简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处长、专职研究员。

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坊间也称他为当前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第一人,是公认的积极于音乐普及工作的中国音乐普及第一人。

课程简介:本系列介绍了音乐鉴赏这个课题,主要从打开你的耳朵、音乐表现的机制、阐释的权力、音乐欣赏的方式与层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53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戏剧鉴赏主讲人:张先主讲人单位:中央戏剧学院主讲人简介:自1999年起至今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职务,同时担任联合国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执行委员和中国分会理事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协会副会长,文化部,教育部特邀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简介: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

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44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舞蹈鉴赏主讲人:刘建主讲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主讲人简介: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中外舞蹈的对比、当代中国民间舞研究等。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48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艺术导论主讲人:彭吉象主讲人单位:北京大学主讲人简介: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朱光潜、宗白华等6位导师,获硕士学位。

最高学位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书记、教授、博导。

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第二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课程简介:本系列主要讲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的种类以及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的全面介绍。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52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戏曲鉴赏主讲人:吴乾浩主讲人单位:中央艺术研究院主讲人简介:吴乾浩,笔名天昊,吴重霄。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编委,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元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梨园学会理事,浙江戏剧理论学会理事。

课程简介:本系列主要介绍了戏曲的历史形态、文学特点,并讲述了独具魅力的表演体系以及戏曲的革新发展和改变困境。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53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数学文化主讲人:顾沛主讲人单位:南开大学数学学院主讲人简介: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天津市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创办南开大学数学试点班以来,被聘请在该班做教学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Yang-Baxter方程的集值解与群上的亚同态”,一个是“唯一析因的伪欧氏环”。

他在《科学通报》、《数学进展》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数篇被SCI检索。

主持八项国家级和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十三篇被CSSCI检索;并十余次在全国性教改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2001年以来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年以来任天津市数学会的法人代表,常务副理事长,2006年以来任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课程简介: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

《数学文化》这一课程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本课程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34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