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班主任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细雨无声润草绿
——例谈班主任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内容摘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班主任要作出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随机应变,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用真诚去感动;用真情与之交流;用真爱来疏导。
一定可以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理解,从而增进同学友谊、师生感情。
也有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突发事件真诚疏导情感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给公众带来重大损失,给组织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影响组织公共关系的事件。
而班级突发事件,狭义的是指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发性的出乎意料的事情。
比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与老师的顶撞、学生突然的情绪表现等。
这些突发事件归结起来有这样的共同点:突发性、聚众性、情绪性、破坏性等。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意义非常重大。
要是处理得好,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处理突发事件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更能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与教育情感。
一、以诚相待,唤起情感共鸣
“老师,我的新铅笔不见了。
” “老师,我放在文具盒里的零用钱不见了。
”诸如此类的报告在小学生中屡见不鲜,也常令老师们感到头疼,因为无从查起,往往草率处理。
以至于有“偷窃”行为的孩子甚至以为“拿”一点别人的小东西没关系。
有专家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够明确,他们的“偷窃”只能算是一种不诚实的占有行为。
钱不见了……
正在办公室里做着上课前的准备,忽有学生火急燎燎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孙婷的400元伙食费不见了,现在她在座位上哭呢!”突闻此言,我即刻赶往教室了解情况。
看着在座位上低声哭泣的孙婷,听着教室里的议论纷纷,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我灵机一动。
启发“拿”钱的学生主动把钱交给我,并且保证帮他保守秘密。
或者让其将钱在人不知情的时候放到讲台或者其他地方。
我感觉这样处理既可以达到找回钱的目的,又可以给“拿”钱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这样不会伤害其自尊心,不用担心从此背上“小偷”的名号。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我非常期待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倍感惊讶:
中午时分,教室里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我马上赶往教室,看见丢钱的孙婷不
哭了,另一个同学江涛却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
问其原因,得知有同学亲眼看见江涛将钱丢在了垃圾桶里。
于是乎,江涛便成了小偷。
江涛边哭边和我诉说,下课的时候他从外面回来却发现书包里竟然有400元钱,不知道该怎么办,非常担心被别人误会,于是选择了把钱扔到垃圾桶里,可是却被同学看到了……
我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是我的处理不当给他带来了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有可能是一辈子的。
想到这里,我顿感万分惭愧,眼睛不由得红了起来,动情地对学生说:“老师很肯定,江涛不是小偷,很想跟他说声对不起,老师更想对“拿”钱的同学说,你真的做错了。
其实,你愿意将钱还回来,说明你已经知道错了。
但你放钱的位置不对,你不应该将钱放在其他同学的抽屉里啊。
老师最后给他一次机会,孙婷的钱现在已经找到了,但是老师还想找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要是你不敢面对老师,不敢面对同学,那就勇敢地面对你自己,”之后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没有做错事的同学在白纸上画上一个大大的“√”,表示对自己的肯定,做错事的那位同学在白纸上画“×”,表示自己已经知道错了,并且能勇敢地对自己承认。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54张纸条,有53个“√”,看着那一张画了小小的一个“×”的纸条时,我心里感觉无比地欣慰……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
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所以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做有理智的师长,不能盲目行事,多给孩子一些机会与空间。
从那以后,学生空前地佩服我,信赖我,我的真诚换来了学生对我的亲近。
二、以导易堵,疏通情感触礁处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需要在某些方面采取“堵”的方式来制止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
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
我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最初禹用“堵”的方法,水往哪儿流,他就在哪儿堵,结果治了好多年也没有把水治好。
后来禹用“导”的方法,开通河道,把水引向大海,经过努力,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
由此可见,“堵”不是最好的治理方法,“导”才是工作的真正法宝。
永远的六班
六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同学们就拿出了毕业纪念册、留言录,让好朋友、同学轮着写下心里话。
看着学生的热情,我也没有阻止。
但一次无意的翻阅让我哭
笑不得。
许多同学是这样赠言的:早生贵子、天天向下、笑口不开、笑死活该、早日找到一位心上人、学习退步、考上一所幼儿园……这些是留给同学的真心话吗?是给同学的真心祝福吗?这本留言册还能作为纪念吗?可是我们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觉得那样写好玩,不至于被人说,“你OUT了。
”
此时,我茫然了,是制止吗?不行,因为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你是制止不了的;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就会丢失一份最美最真的回忆。
如何让这份留念更有价值呢?大禹给了我灵感。
第一步:经验之谈,引起共鸣。
第二步:献计献策,拉近距离。
第三步:确定方案,统一战线。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总能不断收获感动。
卢佳颖说,“我的人生格言是,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强者。
”李佩文说,“我初入校园,第一个看见的是您——老师,您带我走进教室,教我做人的道理。
我临走之前,最后一个看见的是您——老师,您送我走出校门,嘱咐我别忘了做人的道理。
”我在宋林平的《流行风》里看见了他们的童真,在吕凯燕的《“鬼屋”》里看见了他们的率直,在孙婷的《老师,对不起》里看见了他们的成长,在卢紫荆的《我能行》里看见了他们的拼搏进取……
一江春水从此不再平静,每个个体之间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融洽,同学们更是给留念册取了个动情的名字——永远的六班!
所以说,在班级生活中,出现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情感,少一些烦躁,就能把“堵”与“导”结合起来,变“堵”为“导”,或者以“导”为主,以“堵”为辅,从而让学生增强明辩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以情润生,奠定人生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熏陶学生,让他们真的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奋进。
”只有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的,才是他们自己的。
毕业前的大合唱比赛既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汇报演出,更是他们个性美的完美演绎。
默默奉献的雨花石
在祖国60华诞之际,学校举行“红歌大家唱”活动。
“涌动的春水”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热情。
选歌——排练——否定——再选……如此忙忙碌碌地准备了两个星期,比赛时间日益迫近,可是参赛曲目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
同学们慢慢有点泄气了,排练也没有那么积极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生气,因为凭我对他们的了解,他们的爆发只差最后一步——点火。
于是,我不慌不忙地和他们一起
找歌,一起排练,一起设计……就在不经意间,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爱校情满满地溢了出来。
表演那天,孩子们露着灿烂的笑脸,踏着整齐的步伐,挺着精神的胸膛,深情地唱着歌,激动地说着过渡语,“明天,我们即将踏上征途,所以我们想说,老师,我们敬您,母校,我们爱您!明天,我们即将踏上征途,所以我们更想说,老师,我们会牢牢记住,我们永远是一颗脚踏实地的雨花石,更是一颗默默奉献的雨花石!”赛后,孩子们纷纷表示,他们在说着过渡语的时候,想到了就要和同学分离,就要和老师分离,真的很难过,真的好想哭……
的确,班主任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一定的技巧,对突发事件要有足够的机智,不妨拟情为石,一石投水,激起千层浪;以诚相待,解开心中千千结;将爱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张绍仁《班主任工作三十年经验谈》北京教育出版社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