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花的功效和作用
红花的功效和作用
红花能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能作为活血通经药。
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养血,活血。
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用于经闭、痛经、跌打损伤。
加红花一小把。
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红花的成方功能
⑴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⑵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
⑶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⑷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⑸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
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红花的形态特征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
高(20)50-100(15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
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
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
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
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顶端渐尖。
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
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
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
无冠毛。
花果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