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的护理PPT课件

手足口病的护理PPT课件




16
强心药
1.
2.
3.


17

多巴胺: 小剂量<2~5μ g/(kg.min)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肠 系膜、冠状和脑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外周阻力下降,对心 率影响小。 中等剂量5~8μ g/(kg.min)主要兴奋β 1受体,促使去甲肾上腺 素释放,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增快,肾血流量 增加。 大剂量>8~10μ g/(kg.min)主要兴奋α 1和β 1受体,使周围血 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增加心脏后负荷,降低左心 室作功,尿量减少,易诱发心律失常。 多巴酚丁胺: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常用剂量 为2~5μ g/(kg.min)。 肾上腺素 以上用药必须在ICU内密切监测心率血压时应用。
5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 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 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 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 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6
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个阶段
手足口病的护理
马文娟
1
接到手足口病收治任务时的准备

疾病知识的培训

急救人员的调配
抢救药物的配备与培训 抢救器械的配备与培训


2
收治手足口病患儿ICU配备标准
一、设备要求
儿童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心电图机、 除颤仪、 微量输液泵、 血气生化血糖分析仪、 床边X光机、 吸痰器、 呼吸复苏气囊、 叩诊锤、 手电筒、 婴幼儿血压计、 眼底镜、 直接喉镜、 气管导管、 气管内吸痰管等。

(一)手足口病阶段 (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三)心肺衰竭阶段 (四)生命体征稳定阶段



7
分四期

第一期:手足口病:口腔有溃疡、手足臀部皮疹、发热 第二期:脑膜炎、脑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意识状态异常: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
2.肢体运动异常:无力、肢体抖动、瘫痪。 3.睡眠状态改变:嗜睡、睡眠中断、失眠。 4.抽搐:肌跃型抽搐、强直性痉挛。呕吐、颈部僵硬

第三期:
A:自主神经失调:高热、四肢冰冷、呼吸浅促、口唇紫绀、血压高、 B:心肺衰竭期: 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 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出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明显异常、 频繁的肌阵挛、惊厥和/或意识障碍加重

第四期:恢复期
8
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更应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14
临床常用药物

脱水利尿药 强心药 血管扩张剂 心肌营养和保护

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
15
甘露醇

每8g甘露醇可带出水分100mL, 脱水降颅压作用可靠确实。 当给药速度过快时,部分病人出现头痛、眩晕、心律失常、畏 寒、 视物模糊和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原有心功能不全者, 易诱发心衰。 为使甘露醇达到最好疗效,用药速度十分重要。一般主张宜在 20min~30min内滴入。 用药后注意记录尿量 脱水剂避免外漏
11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 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 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 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 分1~2次。 4.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 合氯醛等); 5.严密观察病情CU配备标准
二、药品要求 1、中枢神经兴奋药 2、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3、强心药 4、抗心律失常药 5、降血压药 6、血管扩张药 7、利尿剂 8、脱水药 9、镇静药 10、解热药 11、平喘药 12、促凝血药 13、抗凝血药 14、激素药
4
人员的配备

人员调配方案

抢救时的人员定位

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
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 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手足口病阶段

一般护理: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
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护理: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9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10
重症病例表现

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
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
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 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13
心肺衰竭阶段药物治疗:



应用降颅压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 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 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 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 退热治疗; 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惊厥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12
心肺衰竭阶段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 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 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 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以后 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5.头肩抬高15-30°,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 胱排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