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earth movement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地球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
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并能用事实说
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
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
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判断。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
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

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找出重点、难点,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巧妙地突破。

层层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能力。

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

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要求,讲授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
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②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
③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④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尝试从演示中发现地理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老师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必须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

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尖角,这个夹角是66.5°。

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教师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

低台阶、高密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
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没有。

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不会。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关于四季的产生,我们结合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来详细具体地解释一下。

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反问,来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大约是6月22日前后,请大家想,这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也就是昼长夜短,并且越向北去,白昼时间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长到24小时都是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

这一天我们把它叫做夏至日。

同时把夏至目前后的6、7、8三个月,规定为北半球的夏季。

这一天,南半球的情况完全相反。

②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昼夜长短情况与夏至日
完全相反。

习惯上,规定12、1、2为冬季。

③当太阳直射点两次在赤道上时,分别在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与南半球相等,昼夜长短也相等,即昼夜平分,因此把这两个节气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

人们习惯上规定3、4、5月为春季,6、7、8月为秋季。

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读图,加深对地球公转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生就刚才的解释填表,进行总结并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日期阳光直射的地点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及时对难点加以巩固。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请学生用实际感受来验证所学。

我们当地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如何变化?(不一样。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承转: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读教材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回答:
读图析图,学会从五带图上获取基本的地理信息。

①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别是什么?(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是怎样的?(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③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

④五带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寒冷;温带冬季冷,夏季热,四季分明。


为巩固学生的记忆,教师在黑板上板图,然后找学生到黑板上就以上问题填图:
绘图、填图,进一步理解五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板书内容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 66.5°n北极圈
北温带
-- 23.5°n北回归线
热带
-- 23.5°s南回归线
南温带
-- 66.5°s南极圈
南寒带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