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照明设计中的艺术光是电视图像造型的重要手段,没有光就没有图像形象与空间,光用来渲染气氛,突出重点,创造立体图像;赋予图像光色情调,构成图像视觉造型风格。
在现代灯光设计中,把灯光光线、灯光色彩、灯光造型与节目样式相结合,通过运用灯光的扬抑、隐现、虚实、动静以及投光面积和角度,以建立空间中的光构图、光气氛、光秩序、光节奏,渲染了空间变化效果,改善了空间比例,限定了空间区域,强调了视觉中心,增加了空间层次,明确了空间导向。
通过灯光自身的造型、形态、光感以及灯具的排列组合对空间起着构成或强化艺术效果的作用。
灯光照射到空间结构或装饰材料上,借助于光影和光色效果揭示出结构与材料的韵律美,这些都是借助于光的手段而实现的艺术现象。
对于数字时代的电视图像来讲,光的意义和作用就更有其独到之处。
由于光是电视这门艺术赖以生存的基本媒介和重要工具,电视图像的完美程度都与光有着直接关系。
对于光作用的不断认识和灯光设备的不断现代化,推动了电视艺术的发展。
如果离开了对光的因素的积极研究和努力实践,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电视质量的认同,这即是指电视的光电转换依赖于光的物理现象和实现高清数字电视概念的提出,又是指电视语言及其改进离不开对光的探索。
灯光图像的技术质量和艺术效果是和视频技术现状及灯光技术状态相联系的。
电视节目制作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数字时代为电视艺术创作建立了新的平台,拓展了空间。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对灯光制作图像有什么样的要求,需要从数字高清视频系统特性上与现阶段视频系统的比较中去发现。
电视图像的格式不同,现阶段的传统电视采用4:3的宽高比,数字高清晰度电视采用了16:9的宽高比。
由于格式不同,电视图像变宽,摄像视角的变化,图像包含的范围更大,几乎与人的眼睛视觉相一致。
在传统摄像摄像视角中不会被拍到的内容,在数字摄像机面前都会进入图像。
这对于灯光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它不仅是布光范围、布光区域扩大了,而且需要产生新的光观念、审美性和布光方法,以适应16:9的图像空间,同时提高对新空间的认识与运用——图像空间的明暗分配,图像主体的突出,图像层次的控制;提高对造型风格样式的出新——新构成的学习于运用。
提高布光水平—灯位定位准确,不同的光型发挥不同的作用,光影不乱。
光线投射的水平角与垂直角符合人物形象。
提高控制能力-平衡不同光位,不同光型,不同光质,不同光色,以便更好的造型图像。
提高配置灯具—人物光宜整不宜碎,光影明确(遵循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原则)。
同时也对灯具的有效发光强度,光斑投射面积,光斑均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效果光宜碎不宜整,只有一定数量灯具才能完成灯光构图和形态造型。
电脑灯自1981年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的发展之路,它基本实现了灯光设计人员梦寐以求的在一台灯具上可以控制光的基本属性光线的强度、光的颜色、光的图案、光束形状、光斑大小、光的角度、光束移动、光的频闪等,它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设计空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电脑灯的性价比让人们接受,成为数字图像的有力工具。
由于数字高清摄像机的灵敏度、信噪比、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的提高,相应的提高了图像的明暗对比度。
由此灯光创造的光比可以有较大的提高,充实了灯光的艺术造型能力。
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对此,设计人员应该加强图像中人物、环境、光效的研究,加强图像造型和光形态构成的研究,加强图像色彩气氛的生成和影调控制的研究,使人们在欣赏16:9图像过程中,享受不同的感观体验。
一、光的不同性质——光质由于光源种类不同,光照路径不同,或者同一光源光照条件不同,就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光。
从照明的角度,从光的性质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
从艺术造型的角度,从光的分散性上分为硬光和柔光。
硬光和柔光是布光造型过程中常遇到的内容。
(一)硬光光远射出方向性较强的光线,直接照在目标上,成为一种直射光。
如自然光源中的太阳以及来自水面的反射光,人工光源的聚光灯、回光灯、筒子灯、闪光灯等。
硬光发出的光线方向性强,照射范围容易受到严格控制。
其特性为:光照强烈,光线聚集性好,阴影有边缘。
硬光在布光造型过程中是常用光线,常作为主光。
它具有敏锐而鲜明的造型性能,它可显出仪态和形状,揭示被摄目标的线条和表面特征,质感清晰。
从画面造型效果上看,直射光光质很硬,鲜明有力,被照射目标的光比很大。
这些造型特点如果用在人物布光上,可以表现人物刚毅的性格,刻画出皮肤质感,塑造出“性格人像”;如果用在环境布光上,可以充分显示景物立体感、纵深感,景物层次分明。
因此,有时为了勾画物体的轮廓而大面积地采用硬光,在以深色做背景时,硬质光在空间介质的作用下可充分显示“光束环境”(二)柔光光源射出的光通过具有一定密度的介质柔化后照在目标上,形成一种散射光。
如自然光源中透过薄雾、薄云的阳光,以及来自沙滩的柔和反射光;人工光源中通过柔光纸发散聚光灯的光线及提供漫射性无影的柔光灯,还有灯光打在表面粗糙的反光板上或者墙壁上形成的反射光。
柔光照明范围宽广,光照强度均匀。
其特性为:它造成一个中间格调的区域,照明的主要部位向远处涿渐变暗。
柔光在布光范围内形成的杂散光不易受到控制。
柔光在布光造型过程中主要被用做基本光和辅助光。
基本光就是用柔光在布光面积内全面铺光,它可以防止布光不均匀而出现的暗区,降低画面总体对比度,使明暗对比度的范围保持在视频的宽容度之内。
柔和的基本光有助于对比出硬质主光的造型。
柔光作为辅助光时可缓和硬光所固有的生硬度,冲淡阴影。
而且柔光也是一种图像布光造型形式,散射光的特点是光质柔和,光线方向性不明显,投影被虚化,明暗光比小,适宜描写细腻质感的高调人像。
柔光用在环境光上容易产生平淡的无立体感又无生气的图像,景物的透视感、立体感和纵深感受到削弱。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有目的地控制使用。
二、光的不同位置——光位与灯位从光运行规律和用光实践来看,光位的选择是首当其冲的。
光位,顾名思义是指光源所在位置与角度,光的水平位置与垂直角度又是形成布光造型的直接因素。
灯位概念:这是根据灯光的水平位置、角度而给灯位规定的名称。
布光方向面对人物,以鼻中央水平位置为支点,确定了不同水平位置和角度的灯位(见图5.1.1)。
逆光轮廓光正面光侧逆光前侧光中侧光(交叉光)侧光侧光侧逆光轮廓光侧光逆光正面光前侧光中侧光(交叉光)图5.1.1 灯光水平位置与角度平面示意图正面光(也叫顺光),位于水平位置0-10度。
前侧光,位于水平位置20-30度。
中侧光(也叫交叉光,因为在水平45度角的位置上与面轮廓光形成交叉),位于水平位置40-50度。
侧光,位于水平位置60-90度。
侧逆光,位于水平位置110-120度。
轮廓光(也叫边缘灯光),位于水平位置135-160度。
逆光,位于水平位置170-190度。
在布光造型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选择水平位置的灯位,还需要得到不同高度与垂直角度的灯位(见图5.1.2)。
这是以人的眼睛为水平线,零度。
顶光高位灯光中高位灯光低位灯光(脚光)图5.1.2 灯位垂直高度与角度剖面示意图低位灯光,位于水平位置以下35-45度之间。
中低位灯光,位于水平位置以上20-30度之间。
中位灯光,位于水平位置以上40-45度之间。
中高位灯光,位于水平位置以上60度左右。
高位灯光,位于水平位置以上70度左右。
顶光,位于水平位置以上90度。
以上概念需要仔细掌握,因为它会在布光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你选择了某种灯位(如正面光、中位灯光),你就选择了灯位投射角度、投射距离及光线造型效果。
二、光的不同类型——光型在布光过程中,出于造型的目的,根据光的用途,可以把光分成不同的类型:(一)主光它是布光造型中的主要光源,起着主导作用。
主光的光纸,可以是硬光也可以是柔光,但光质的选择要服从于布光内容的需要。
主光的灯位,可以是中侧光、中位灯光;也可以是侧逆光、高位灯光。
灯位的不同,主光揭示的图像语言则不同,一切视需要而选择。
(二)辅助光在布光造型过程中为了改善暗部阴影中的层次和质感,在主光的另一侧设置了辅助光。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光比,平衡图像亮面与暗面的关系。
辅助光的光质通常选择柔光,照度次于主光。
衡量辅助光的灯位、光纸、照度选择的准确与否是看图像是否形成二次阴影。
如果二次阴影比较明显,需要重新调整辅助光。
(三)逆光(轮廓光)位于拍摄人物以及景物的后方照明人物与景物轮廓的光称为逆光。
它在布光造型过程中具有三种作用:人物、景物的轮廓造型,间隔图形中的层次,提供演区范围内的色彩。
逆光的光质应该选用硬光,光线及中,不易干扰其他光型的作用,同时避免射入镜头图像产生光晕。
(四)背景光简单场景或复杂性场景都存在背景光的处理问题。
处理好人物表演范围内的背景,是形成图像基调和图像风格的基础。
处理背景光的两项感觉。
背景光造型过程中的规律:立体背景强调明暗造型;平面有形背景表现光条变化;内藏灯背景要控制亮度;空白背景可以创造色彩,表现光影图案,描写时间概念;空黑背景适宜创造光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