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资料)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资产配置分析

(参考资料)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资产配置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资产配置今天我们交流的内容是财富管理的核心工作,资产配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也积累了相应的财富,在座的每一位对此都有感觉,要不也不会花近两万元来学习哈。

我们大多数人现在的衣食住行跟三十多年前比,应该说是天上地下了,当然,红几几代可能得除外,富几几代不用除外。

现如今,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中国有5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有45万亿元的个人银行存款。

可是中国有多少个人财富呢?这似乎是个隐秘且模糊的数字。

根据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的统计分析,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个人所拥有的可投资资产约为73万亿元人民币,是北美财富市场的五分之一,是日本财富市场的三分之一。

毋庸置疑,中国在绝对数量上已经成为一个财富大国。

随着中国财富市场规模的壮大,财富人群呈现出人群特征的复杂性,各种各样的人有钱了。

但这还只是财富市场的一端。

在财富市场的另一端,金融产品也在蓬勃发展,23万亿元的金融产品市场已经颇具规模。

也就是说,中国财富市场的两端——财富和金融产品,有钱人和有钱人必然要买的产品,金融产品,已经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蓬勃的发展起来,所以,必然会发生的是:在这两个端点之间的“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财富管理”无疑是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中最热的词汇之一,各种财富管理机构纷纷涌现,从老牌的银行系统中的私人银行,到新锐的第三方理财,再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纷纷建立各自的财富管理团队,直到如今各大互联网巨头也涉足其中,财富管理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

说到这里,我们想谈一谈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什么?财富是有着明显的个人烙印的,每个人对自身财富的收益需求和风险偏好都是不同的。

所以,财富管理的核心是“量身定制”。

金融产品本无好坏,只有合适还是不合适。

我们只有在充分而准确的了解一个财富人士在财富管理上的基本诉求后,我们才能走到下一步的金融产品配置中。

也就是说,资产配置的核心内容就是量身定制,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用金融产品当做原材料来做出一件适合客户的衣服,也就是资产配置方案。

当然,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除了客户个人的需求和喜好以外,还要看天气和场合,也就是环境。

经济环境,比如是否有通货膨胀,是否是经济衰退,资产配置方案应该不同,也就是说穿的衣服应该不同。

在西方成熟的财富管理市场中,财富通过资产配置来进行管理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收益和风险的界定较为清楚。

但在中国,资产配置还处在玩儿概念的萌芽阶段。

资产配置是理财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但现状是,理财师打着资产配置的名义,却缺少资产配置的资源与能力。

我们要做什么,就是要教会大家有资产配置的能力。

资产配置要明确的问题,一是资产为人服务,都说人为财死,表面上看来是人为钱活着。

再想一想,人为什么为财去死呢,因为钱能给人们带来很多东西,也就是很多享受。

现在反腐很厉害哈,一个贪官倒下,现金、黄金,古董,房产一大堆。

二是人的财务需求和资产价格会受环境变化影响。

这方面我们最熟悉的是房地产,新世纪的前十年,也就是从2000年到2010年,是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住房制度改革释放了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买房是很多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了,因此这十年住房的价格一路攀升。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也就是房产改革对人们的财务需求和资产价格的变化。

三十几年来中国说的最频繁的词汇应该就是改革这两个字,后续的改革同样会催生出像房地产这样的好的投资机会。

所以我们搞理财工作要能大概清楚三组关系,一是资产与人的关系,人都需要哪些资产呢?不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

二是环境与人的关系,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的金融需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三是资产与环境的关系,经济环境的变化会怎样影响资产的价格呢?我们作为理财师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持续关注这些问题。

这样我们才能够使资产配置方案适合于当前经济环境,贴合于客户的理财需求和个人特质,并使资产配置方案中各金融产品之间的搭配达到风险收益优化的效果。

希望我这一天的课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我们现在能做出简单的资产配置方案了,时间久了,随着我们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我们的资产配置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那时候你就真正的是一名财富管理专家了。

课程的内容的分为三部分,经济环境,资产配置和人们的投资行为分析。

刚才说过这三方面的关系了,我讲经济环境的时候会着重讲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们收入支出财富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理财需求的影响,也会着重讲经济环境变化对各种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环境变化会带来哪些好的投资机会,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土改,将来农场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资产,在美国投资农场已经有几百年的传统了,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被政府管制,等土地确权登记了,就可以投资了,这可能是继房产,矿产,林地之后的最后一个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讲资产配置的时候,主要是拓宽大家的思路,可以用来满足客户理财需求的资产有哪些,以及资产配置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可能有的地方有点儿难,但我会通过举实例的方式来让大家跟着一起做一个资产配置方案。

让这个方案能够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并与当前的经济环境相适应。

最后一部分内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

人是非常有趣的,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很有趣,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现场搞几个行为实验。

让你了解一些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时的一些心理和行为。

最终落实到一个很时髦的观念,财商,上面。

智商,情商,财商。

智商高,学东西快。

情商高,能找个好媳妇,呵呵。

财商高,易聚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水准和财富全部依赖与它。

想想如果我们生在朝鲜,我们的生活水准和财富水平会是什么样,呵呵,幸运与不幸,全看跟谁比了。

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是怎么样的呢,它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

环境状况的构成要素277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

这些环境都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当然,如果只从工作方面来考虑,最紧密的应该是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我们接下来就提纲挈领地分析一下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从较长时期的角度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角度,中国经济有三个关键的特征。

第一是人口,第二是政府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第三是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着金融压抑,也就是金融发展不充分。

我们分别来看看每一个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人口是中国最大的特征了,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个特征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影响。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事421家庭,夫妻两个,要照顾四个老人,还要照顾一个小孩。

如果兄弟姊妹多,互相有个照应,能有个轮换,夫妻两个人平均照顾一个老人,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还能轻松点儿。

可中国经济发展又不均衡,很多老人和子女都不是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这造成了更大的不方便。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这个样子呢,是与中国这几十年来的人口变动分不开的。

人口红利建国初期,在英明伟大领袖毛主席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英明教导下,中国出现了一个家庭甚至生十几个孩子的婴儿潮,生三四个都是少的。

这样的话,到了七十年代末,婴儿潮一代出生的人开始参加工作了。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从1980年到2015年,也就是今年,中国总人口中,能干活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

在这几年达到顶峰。

2015年以后,婴儿潮一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这样,中国总人口中,能干活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低。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我们看下一张。

(非就业人口/就业人口)*100%造成什么了呢?造成中国的抚养率自2010后年开始攀升。

什么是抚养率呢,不能干活的人和能干活的人的比率。

整个中国不能干活的老人和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干活的人相对减少。

这就是中国整体的情形。

体现在我们个人的家庭中,就是我们会感觉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越来越重。

这个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呢,就是人口红利的结束,我们的经济增速会放缓。

什么是人口红利呢?这个好理解。

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在某一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总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较低;形成人口借款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红利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总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较低;形成人口借款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再回到前面的幻灯片。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干活的人多,吃闲饭的人少,这个国家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就好。

我们想一想,如果一家人只有一个人工作,却要养活老弱病残好几口子人,这样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境遇会是比较悲惨的。

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贫困家庭大多数属于这一类。

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样,改革开放这三十几年来,恰好也是我们国家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少的时期。

应该说,我国这三十年经济的经济发展,除了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之外,人口红利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但这样的好日子结束了,情形已经开始逆转,从现在开始,干活的人相对少了,需要养活的人多了。

现在的人基本都不怎么愿意多生孩子,需要养活的哪些人主要是老人,这就是老龄化。

老龄化从2001年开始,我们就步入老龄化社会了,国际标准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7 %即步入老龄化社会了。

从图上可以看到,从2001年开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逐年提高,现在应该10%左右了。

我国对老年人的标准与国际不同,我国是60岁以上算老人,但马上要与国际接轨了,延迟退休哈。

该接轨的比如政府官员财产公开不接轨,不该接轨的一定很快接轨,呵呵。

来看按照我国标准的情况,那就更严重了。

老龄化我们来看一下从2011到2015这五年中国的老龄化进程。

中国现在有2.2亿老人。

这些老人要么现在就需要人照顾,要么没有养老金,需要家人赡养。

别把这当成宏观,这些老人就散布在我们的家庭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