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分类题型答题格式小说一、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总分:(推荐)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设问方式:1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 、××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3 、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概括。

的总括。

注意:1 、区别性格特点和形象的特点(形象特点>二、这一人物形象(或××物)的作用。

性格特点)思考: 1 、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思考(社会意义、人物。

;2 、筛选好人物正面(言行、举止、所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或正衬或反衬的作用)(次思所想)与侧面信息(如别人反应、环境)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3 、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以求全面2 、从揭示或暗示主题方面思考,思考人物形象折射的社概括。

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各种启示。

4 、留心角色定位,认识人物性格多样性。

3 、从文章的线索方面思考,若是线索人物,那么这个人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包括物象)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设问方式: 1 、小说采用什么方法来写×××人物,形象三、答题角度和答题思路1 、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2 有何作用?、点明关系(相似性、相反性);2 、运用×××方法写×××人有什么用3 意?、明确手法(衬托、烘托、映衬、对比、反衬、自比、象征、托物言志等);3 、××人或物在文中有何作用?4 三、“次要形象”作用、对情感、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主要或次要形象的感情,凸显,有什么作用(好/ 深化了主旨);A 设问方式:1、文章即写又写B5 、结构上作用(承上启下、铺垫、线索等)。

处、用意)?,请分析作者这2 B、文章即写 A 又写样安排的理由。

,这样安排好不B、文章即写 A 又写3好,请谈谈理由。

的部分可 B ,删除写、文章主要写4 A以吗,为什么?答题模板:、鉴赏语句,赏析画线句子,设头号命题类型: 1方式如语言运用有何特色,某一句式或某词语赏析1 、××词语(句子),交代了??内容,运用了??手法,表达了??观点或情感,达到??效果。

等。

2 、××描写了??景色,营造了??气氛;渲染??基调;2 、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是景物描写作用。

烘托??感情;为下文??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类。

设问方式33 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运用等。

、运用??技法,表达了??内容,达到??效果(形式方面效果思维方向:1 + 、体会、琢磨、分析语言特点(如:内容或主旨或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效果。

)简洁、传神、诙谐、庄重等),让语言风格和文章主旨相联系;将词句放入语境,特别注意挖掘其深手法层含义,并联系作者情感倾向;考虑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品味语言类)。

2 、环境描写类须注意:是否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主要作用是烘托行动、心情、宣染气氛;是否暗示社会环境;是否暗示人物内心情感或体现性格;是否推动情节发展等因素3 、表达技巧类要从修辞、文章结构章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多角度考虑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

2 、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充一、命题类型(一)探究形象设问方式: 1 、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思维方向审清探究类型和探究点,即它属于哪类探究题,要求你探究的点是什么(标题、句子、思想意蕴、艺术构思等),弄清这两点,就知道了探究的方向,即从哪些角度和层面满丰富的个性,你认为主人公是哪一个,联系全文探究。

技法总结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1 、读题干,读出“角度”或“层面”要求。

(二)探究情节2 、掌握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层面)。

1、作者在结构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设问方式:(1)标题类:探究意蕴或作用。

角度(层面)有①标题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2 本身;②标题与文本的关系(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艺探究术手法等)。

就某一角度可以再深入探究,如人物形象角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3 度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两个角度。

如《审丑》。

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2 )主题类:探究主题的意蕴和情感态度。

角度(层面)(三)探究主题、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 1 设问方式:有:①情节本身作用;②表现人物;③表达主题;④表现、读了全文之后,文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 环境。

(3 )环境类: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或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你的一点体会)。

3 角度有:①环境自身;②人物;③主题;④人与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其制约;另一句话(某一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一方面人对环境有主观能动性)。

(4 )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性格的精神成因和典型意义。

角度(层面)有:①环境氛围;②人物自身性格心理;③情节情境;④时代与现实。

(5)艺术构思类:探究艺术处理的原因。

角度(层面)有:①主题;②人物;③情节;④艺术手法。

答题模板: 1 、总—分式:亮出自己的见角→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

2 、总—分—总式:亮自己的见解→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点。

一、得分策略一、归纳概括主旨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和折射的时代常见设问方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 、找到体现主题的句子1 特征,如《牛》《祝福》。

2 、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除表面意思还有比喻象征意义题。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 、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或双关义,如《祝福》《审丑》。

3 谈谈你对某一句话、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 某一问题的 3 、结合文章主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如《圣诞夜的歌声》理解或看法。

《活着》。

二、得分策略抓关键句:谈论散文常在开头(论点),抒情性散文常在文末(卒章显志),或在段落的起始句、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常见设问方式:终结句、过渡句;或是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把握作者的主题 1 、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观点、态度。

2 、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2 、抓常用技巧:如从对比、烘托中体会观点态度,有时3 、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

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一方面进行对照,如《未婚妻》中老媪和农民夫妇的对比。

《一座孤傲的庙》中写菊和兰是对屈原的烘托。

、抓描写的对象:抓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从对人物、3景物的描写中把握作者的褒贬感情。

、抓背景知识:借助于材料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在文4中态度。

如: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关注释等,尤其是作品末尾的写作时间交待,和作家的写作内容、风格。

结构标题类。

1 、散文:。

2、小说:一、解答小说标题类题的“六是否”一、1 、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创设背景,渲染了环境的氛围。

2 、是否是线索、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3 、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服务。

4 、是否暗示情节的发展和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5 、是否一语双关,对主题起画龙点晴的作用。

6 、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四步走”把握散文的结构思路二、归纳概括层意,梳理结构思路。

1 、粗读全文,把握全貌。

1、散文 .小说2 、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用一句简明的话标示段意。

3 、分析段落这间的内在联系,划4 、无明显信息分层次,把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

的段落,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并段意。

三、归纳概括散文文意的“四步”和“三法”结构1 、“四步”:第一步,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第二步: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第三步:找区域,三、段的作用2 1 、散文:、小说:、“三 2 作对应,析要点;第四步:组织语言加以概括。

法”:(1 )摘取法;( 2 )合并法;( 3 )舍取法。

1 、寻四、概括小说情节的“一寻”“一理”和“一抓”线索;2 、理结构;3、抓场面。

五、“两角度”解答句段作用类题1 、从思想内容上考虑;2 、从篇章结构上考虑。

另外,有的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作答。

六、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三对”“一给”1 、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2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4 、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设问方式】【答题步骤】、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1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某处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分析。

特色。

)2 第二步,举例分析(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3 第三步,指出效果。

3 、表述方式:14 、某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2 5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根据全文,概括某词在文中的含义。

或,请结合3 、析作用(主旨、情感)全文谈谈某词在文中的意义。

、如何理解文中这一画线部分的含义。

或,解释下6 【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面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见习他们分别表达了父亲7 语言指出该手法表现什么内容,或第二步:阐明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对这种语言特色进行阐释。

怎样的心理。

第三步:鉴赏语言艺术,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结合文章,分析运用该手法或此种特色语言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答题思路】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句散句)常用答题词语(语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辛辣、自然、风格的幽默、简练、生动、言的准确、形象;等。

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简明、含蓄、深沉) 义”。

.从用词的角度:1 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形容词。

【如训练本P8,)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 1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1 题◎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

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出了╳╳。

◎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