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
医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
1.医祖——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

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
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
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时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7. 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

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8. 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以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9.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历经27个寒暑于明万历年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故被后世尊为“药圣”。

10.天医星——叶桂
叶桂: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为中国温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难经》: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约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例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黄帝内经》
【答案】ABCD。

中公解析:我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黄帝内经》故ABCD全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