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特考试题答案

中特考试题答案

中特考试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历史性依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
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
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
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中坚
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进程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

这一政治发展
道路的确立,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
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富国强民道路所付出的艰苦努
力终于开花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现实性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
顺应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
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最
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是有利
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
是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
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
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
和国家的活力;三是有利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
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
于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有利于坚
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
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
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未来性依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前途光明、
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
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
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得到更好保
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在我国得到
了各党派团体、各社会阶层、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衷
心拥护,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面对未来,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既充满自豪和自信,又清醒
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
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
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
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可以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将越走
越宽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
命力。

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样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答: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
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中国的人话软实力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它渗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
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2、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世纪头20年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3、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把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当的舆论力量。

要深刻熟悉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治理,发展积极健康的
网络文化,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

4、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的积极性,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

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主题